01
在大学,你喝过酒吗?
大部分人会说必须喝过啊,可能是和同学,可能是和朋友,尤其是男生,逢年过节或者一时兴起,定要多喝几杯,喝到互相搀扶着才能站起来为止。
就连从小滴酒不沾的我,上了大学,也渐渐练出了一个铁肚子,最近又被同学叫去聚餐,说是这一阵子都没见面,要增进下感情。
“把这三瓶蒙古王去了,度数低又不好喝,换成山西的汾酒。”
和伙伴们结伴而行,我兴冲冲地到了聚餐的地方,却听到了学长如此震撼的一句话。
简单的聚餐,几乎成了水泊梁山上的狂饮。
觥筹交错下,很多人的脸已经是红扑扑的了,人变成了话唠,也犯了迷糊。
这酒,真的很烈。
一男生站起来,举着酒杯,说要敬我们在座的同学,说罢便连连喝了三大杯,引得一阵男生叫好。
有的同学站起来大骂,有的人喝醉了痛哭,旁边的同学摆摆手说要去上厕所,刚推开桌子,就像一滩泥似的倒在了地上,我们急忙跑过去,把他扶起来。
桌上,我已经分不清哪杯是白水,哪杯是白酒了。
本想着开开荤,大吃一顿,可最终,没怎么吃东西,反而喝了一肚子酒,大晚上的,喝下去的哪是酒,是毒药啊,一群人晕乎乎地就往学校走,人身安全也让人担忧。
晚风袭来,有了一些清醒,我在想,喝酒是为了聚会时的痛快还是为了庆祝,亦或是敬我们之间的感情。
喝酒本是聚餐的佐料,让大家放松,玩得尽兴,可现在聚餐竟成了喝酒的天堂,饭可以不吃,酒却不能不喝,这样绝对不是聚餐的正确打开方式。
02
和朋友抱怨每次聚餐喝酒这件事,就会被朋友嫌弃说:“大家高兴啊,聚在一起喝点酒,怎么了?就你矫情。”
可是,是喝点酒吗?是喝瓶酒,是喝箱酒。
刚坐在椅子上,就已经有人把酒杯满上了,吃饭前,大家一起举杯,一饮而尽,标志着聚餐开始。这酒开了弓,就一发不可收,非要一个个面红耳赤,肚里再装不下一杯酒,才可能停止。
聚会应是同学们促进感情的乐事,却充斥着酒精。
到了晚上一个个互相搀扶着,摇摇摆摆回到学校。这应该不是我们期待的结果吧。
所谓聚餐,就是把大家集合起来,慰问共事的小伙伴们,鼓励大家继续齐心协力,朝着下一个目标迎难而上。
聚餐算是一个仪式感,让参与其中的人产生一种成就感,让大家意识到,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一些事情,它标志着一件事的结束,下一件事的开启。
一次老乡聚会,餐桌上只有几瓶啤酒,每个人倒满也才分得两杯多,老乡中年纪最大的是一个大四的学长,开宴前就说,我们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都是老乡,自然要聚一聚,以后大家都多互相帮衬,酒咱也不多喝,情义摆在这,大家心里听了也热乎。那次聚会,虽然酒少,但是喝出了老乡的情谊。
所以,聚餐聚的是人心,聚餐涨的是情谊,聚餐不应是酒的盛宴,应是感情的盛宴。
大家集合到一起吃吃饭,聊一下帅哥美女,学校内的新鲜事儿,让大家知道我们彼此是相通的,也可以喝点小酒,打开话匣子,但不能把酒当饭吃。
这才是聚餐的正确状态。
03
舍友是和我每天结伴上下课,认识的人也大多是同一个圈子内的。
朋友聚餐,舍友也是都会到场。每次都是最清醒的那一个,不是她酒量好,而是她压根就不沾。
哪管你们说的天花乱坠,舍友只喝饮料,有时还自带水杯。
回宿舍的路上,我和她逗乐,说她是一股清流。
舍友没有生气,反倒冲我笑着说:“清流就清流吧,反正这顿饭我吃得舒服!我喝饮料,跟你们照样是好朋友啊”
走在前面的学长听到了她说的话,回头看了她一眼,有些不好意思。
我知道,他就是饭桌上那个想要灌舍友喝酒的学长。
记得同系学生聚餐,大家都在干杯敬酒,只有舍友在夹菜吃,一位学长看到了,拎着酒瓶子过来,对舍友说:“来,我给你满上,干了。”
舍友拿了一杯饮料喝,对学长说:“我不喝酒,我用饮料敬你,学长的心意我领了,我的心意也到了。”
学长没再说什么,放下了酒瓶。
大家一路走来,你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都清清楚楚,不会因为你多喝了一杯酒,就高看你一眼,也不会因为你以茶代酒,就认为你这人不靠谱,不重视在场的人。
我很庆幸,在大学的日子里,有舍友相伴,才没有随波逐流,成为自己都陌生的模样。
其实,这样才是避免喝酒流于形式的做法,朋友之间,只要真情在,喝酒、喝茶都一样。
04
在大学里,比学会喝酒更重要的,是自我修养和知识储备的提高。
酒桌上,为了一时的痛快而豪饮,不仅伤身,还可能让自己在酒后失态,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酒桌上谈笑风生再好,也只是局限于喝酒,聚在酒桌上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促进下感情么,酒水只是用来助兴的。
就像感情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感情亦不是用酒精来衡量的,酒水溢满了酒杯,感情就会溢满了身心么?喝酒若只为了喝酒,图个痛快,那闲暇之余自己买包花生米买几瓶酒,自饮自酌,也不用推杯换盏,岂不痛快?
大学里,你可以不用那么会喝酒,不仅仅因为你还只是个学生,大学也不是生意场。
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更多的是真挚的感情,感情需要时间和付诸于行动,浓烈的酒精不是捷径。
点到为止,莫要痛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