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天感受到一个“难”字。
早上收到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公众订阅号继续改版。改版嘛,我当时看到标题的时候也觉得和我没太大关系,虽然我写,但是知道自己纯粹完全是打酱油的。虽并没有中断,但是并没有付出太多精力。相比人家熬夜写,找图,排版,我这相当于幼儿园托班的水准吧。所以看到改版,只想到我以后收到订阅了推送会有什么变化,完全没想到和我的公众号有什么关联。
但是,细细品读,发现了危机。
腾讯改版,就是因为现在微信订阅号打开率很低,所以想办法提升阅读率。其中一条是会显示有多少人阅读了,利用人的从众心理,大家都读的才是好文章嘛。而我要抱紧我自己,经常是十位数的阅读量。这这这,好尴尬。另外一个要抱紧自己的是,在公众号主页中会直接显示“取消关注”四个大绿字。这么直接了当的给人提供了方便,我这么随意的推送估计会出现齐刷刷的一片取关吧。
一首凉凉送给自己。还好我睡的足够多,写的足够少。
中午感受到的难是关于育儿方面的。
今天听了大j音频里关于孩子物质奖励的方法和误区。发现和所有育儿难题一样,不好拿捏,不好判断。
首先,不能总是物质奖励。这会让孩子缺乏内在驱动力。
比如孩子持续的坚持兴趣班学习,如果一直是用物质奖励去鼓励他,那么有一天没有奖励了他就不会发自内心的去完成课程,这样也不会坚持太久。又或者奖励对他不管用了,孩子会提出不要奖励,所以我可以不用继续练习。
其次,不能误把收买当作奖励。
比如孩子在外面哭闹,我们不能说等下给你买冰激凌,你不要哭了。这样会给孩子传达了一个信息,只要我哭闹,我就可以达到我的目的。
再者,不要把生活中的必做项目来当作请求项目来奖励。
比如幼儿时要好好吃饭就给你看动画片,读书后好好写完作业就会给你吃糖等,这些事情本来是孩子必须做的事情,用奖励来诱惑就相当于把责任揽在家长身上了,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这些必做事情就该孩子自己承担自然结果。没吃饭就会饿肚子,没有完成作业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等。
但是,不能不奖励。
我们总担心奖励会让孩子缺乏内在驱动力,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并不知道坚持一件事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成就感,孩子并不会有我们大人的思维能预知自己付出什么会得到什么。所以,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坚持做一件事,告诉孩子如果坚持了多久我们会奖励孩子物质。
在孩子坚持后自己内心会有成就感,我们再鼓励孩子继续坚持下去会有更大的收获。并且下一次可以不是物质,而是一种仪式,一份展览,一次比赛等等。
睡醒后,又看了一篇文章,感觉名人也难。
大意是林心如参加活动时被视觉中国拍了一张很扭曲的照片。所有人感慨女神也会老,女神已慢慢步向大妈。
明星的生活,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腿粗会被说,微胖也会说,说错了一句话可能会被骂到满天飞。
生活中,每个人呢都不容易,谁还没有一个故事呢。
难难难,也许觉得一切都难时,可以去医院病房走走,那些人会告诉我们,好好活着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