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私塾先生
大家好,我是私塾先生。温馨提示:倘若您没静下心来,请不要打开本篇文章。
今天聊天之前,我先问一句:你最近读的“最完整”的一本书是什么?
没读的朋友就笑了:“我哪有时间读书。”
喜爱读书的朋友也笑了,他们说可以“碎片化阅读”。
但是这种阅读方式真的有效吗?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关于 碎片化阅读。
沉迷"碎片化阅读"?你需要的是静下来
面对现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人们越来越不像从前了。生活的压力让我们不得不加快前进的脚步,直到节奏快到喘不过气。
阅读,一个美丽的词语;时间,一个残酷的词语。当这两个词语碰撞到一起的时候,阅读难以坚持,时间不再完整。
于是“碎片化阅读”的概念应运而生。不得不提一下,能够利用零碎的时间,继续保持阅读的习惯,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赞扬的事情。然而即便如此,你是不是也经常会回想起曾经读书的感觉?
这就让我们产生疑问:“碎片化阅读”真的有效吗?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我上网查了一下这个说法,大致得到了这样的解释:“碎片化阅读”,一般是指人们利用碎片的时间,进行阅读的方式。这种阅读方式主要以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为主。
不难看出,“碎片化阅读”的特点有两个:第一个特点是 “碎”,也就是 非连续化;而另一个特点,就是顺应科技发展而生,更偏向 电子化。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普通阅读类似于中式粥饭,慢熬;“碎片化阅读”则倾向于西式餐点,求快。
这个比喻看出我的吃货本质( ̄▽ ̄")
我们就从这两个特点出发,聊聊咱们最初的疑惑。
第一个,非连续化。
很多人怀念上学读书时的阅读感觉。暂且先抛开当时的智力水平、个人情感等因素,我个人认为这就是我们对于连续化阅读的一种追求。说简单点儿,那时候的我们,可以不间断地读一本小说,阅读内容能够“连起来”。故事的来龙去脉如果都能够掌握,我们就感觉这样的读书方式很舒服。
当然,也有朋友会认为,对于阅读诗歌、散文、新闻等本身就连续性不强的内容,我们并不在乎是否连续阅读了。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必须承认。阅读的内容有很多,所以阅读方式也会改变。我想这也许就是“碎片化阅读”能够存在、并受追捧的原因之一吧。
第二个,电子化。
关于电子化,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正经闲聊 | 手机毁掉了你生活?》,有兴趣可以点击去翻翻看。对于电子化这个东西,我始终是不疯狂支持,也不强烈反对的。电子化是一种进步和发展,是一种我们要适应的新生活环境。当然电子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会带来颠覆。
传统阅读方式,遇到电子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平心而论的确得到了发展。其实仔细想想,“碎片化阅读”这个概念受到人们追捧,其中电子化带来的便捷可以说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结果有点儿伤心——我们渐渐迷上了“听风就是雨”的标题党和段子手,而不再愿意去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进步?退步?无从评判。
说到这儿,我们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我们为什么阅读?我们什么时候阅读?我们要从阅读中得到什么?我们阅读后怎样才算快乐?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千差万别的答案,自然也就有了千差万别的阅读方式。
但是其中最突出、最重要、最影响结论的问题是:我们平时感觉“没时间”,是真的没时间,还是我们亲手打破了时间?
假如是我们是因为工作繁忙,真的没有时间,抓紧每一秒阅读是一种可敬的精神,“碎片化阅读”或许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假如是我们本来有空闲时间,却因为玩手机、玩电脑而亲手把时间打碎,那存在质疑的并不是时间,也不是阅读方法,而是在于我们自己。
明明可以利用充足的时间,完整地读一本书,结果因为贪玩手机不得不放弃,最后还以“碎片化阅读”做幌子,这本身就是很滑稽的。
可是,很多人都在这样做。而且引以为豪。我还能说什么呢。千金难买你开心。
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需要“碎片化阅读”,我们其实是想要开心。如果想要从阅读中得到开心,前提是需要静下心来。
阅读很包容,面对着读者不抗不拒;时间很公平,流走的速度不快不慢。拿得起一本书籍,读得下一篇文章,品得出一句箴言,想想也是一件美好的事。
只要静下心来,你会感觉到字里行间不论短长,都是惬意景色。匆忙的看世界,走马观花失去的不仅仅是乐趣,还有沿途风光。
愿你能静下心来,品味。
回见。
突然感觉,怎么说着说着就严肃了……还带点儿伤感了……我这是肿么了。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要郑重的说:
不关注我的话,我会生气哦!
【©版权声明】本文系私塾先生原创,版权所有。若转载,请联系我。未经允许转载或二次创作者,童言私塾保留追溯责任的权利。文中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一定会继续写下去,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