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第一天
2012年8月18号,星期六,来印第一天,有课。
即使昨晚再困,毕竟到了一个新的地方,第二天早上,我还是起了个大早。倒不是因为睡不着,要为今天下午的课做准备。
早晨起来,翻看冰箱,里面有学校提前买的几个香蕉,几个鸡蛋,几片面包和一包黄油。看香蕉的外形,实在是不敢恭维。随便吃些东西,便赶紧准备备课。
我是下午3:45-5:45的课,短期汉语速成班,使用教材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康玉华/来思平编写的《汉语会话301句》第三版,学生大概15位左右。这是我第一次使用这本教材。我在泰国教的是高中生,使用的教材是《体验汉语》。于是草草吃过早点,就伏在桌面备课。
重新使用一本新教材谈何容易,况且当时我也心绪不佳。一直备课到中午,好像当天的午餐也是吃了些黄油面包。
下午两点左右,副校长Charisma Saraff女士给我打电话,说一名学校工作人员会带领我去学校,让我在家等着。不一会儿,听到一阵鸟鸣,甚是悦耳。我以为只是外面的小鸟在嬉戏,便不以为意。后来又是一阵鸟鸣,我依然紧张备课。不知后面鸟鸣又响没,我接到一个电话,是Charisma Saraff女士打来的。她说学校工作人员Mitton一直在按我的门铃,为什么我不开门。我还莫名其妙,说没有哇。她让我开门看看,原来Mitton就在门外。我这是才恍然大悟,刚才的“鸟鸣”原来不是外面的小鸟在嬉戏,是门铃啊!到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可能由于我带着郁闷的心情,又刚到一个新的地方,心里必定是有些紧张的,难怪连门铃都听不出来。
Mitton看起来不大,卷曲的头发,棕黑的脸庞,背着一个黑色双肩包。他的英语也不太好,大意是告诉我学校派他来接我,让我准备一下就走。
稍作准备,我就随Mitton下楼了。出了住地大门,一直往前走,走了大概300米,有一小型的菜市场;左拐穿过菜市场是一段多轨铁路线,铁路线两边并没有什么遮挡,人们就在铁轨上自由穿行;跨过铁路线,Mitton拦了一辆三轮车,在印度叫Auto,在泰国叫Dudu;坐了3分钟Auto,Mitton叫我下车,他付了车费,两人8卢比;下了Auto,是一条大路,我们顺着大路右侧一直往前走,路过一个比较大的寺庙,再走一段,我们拐进一条幽静的柏油路;这条柏油路较刚才的大路安静许多,路两边的房子也崭新不少;步行了大概5分钟,Mitton告诉我This way(这边),我随他走进了一栋类似家属院的建筑群。他带我上二楼学校,让我先坐在沙发上等着。我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稍喘口气,开始打量周遭:自己坐在一个大厅里,正对着大门是一个大理石的接待桌,一名年龄稍长的印度人好像在记录什么东西;大厅四周的立墙上挂着几幅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图画,还看到了学校的名称"The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并附以中文“加尔各答中文学校”。
"Good afternoon, Yongtao".(下午好,永涛。)副校长Charisma Saraff女士从里面的办公室走出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一个典型的印度女人,颀长的头发直披双肩,古铜色的脸庞,合身的职业装透出某种干练。这是我对副校长Charisma Saraff女士的第一印象,当然,随着后边一年多的相处,这种“第一印象”自然也会发生些改变,哈哈!
Charisma Saraff女士同我用英语交谈。很奇怪,她的英语发音很清晰,很纯正,印度口音很少。后来在印度时间长了才得知:印度人中确实有一批人讲着发音非常标准的英式英语。她首先欢迎我来到印度,来到加尔各答,来到该学校,并告知我校长Madan Saraff先生将于下周二在学校见我。然后,就同我介绍下午课的情况。她给我了一张学生的名单,并附以照片,原来学生大部分都是成年人,从照片看大部分学生都比我年龄大,有几个学生头发已发白或者秃顶,起码也得有五六十岁了。我不禁有些紧张起来。尽管来印度之前,已向前任李倩老师、刘晓丽老师询问了该校的一些情况,但说实话,当时心里并没有多少底儿。而今真正要面对这些成年学生,又是用一本之前从没有用过的全新教材,心中不免有些发怵。我那天穿了一身黑色西服,系了一条红色领带。末了,Charisma Saraff女士笑着对我说:"Good Luck!"(好运!),我也报以微笑回应。
下午3点多,Charisma Saraff女士说要带我去学校教室,原来我来的这里是办公区,教室在另一边。在去教室的途中,碰到了一个中国男孩儿,看起来年龄跟我差不多大。Charisma Saraff女士给我介绍,这是张扬清,中国留学生,在学校兼职代课。我们随便聊了几句,我就跟着Charisma Saraff女士上楼了。上了二楼,里面有两间小教室。地方虽不大,但基本教学设备也都齐全,桌椅板凳、白板、电脑、空调、贴图应有尽有。看过教室,Charisma Saraff女士喊我出来,又告知了我学校和上课的一些其他情况。
3:40左右,我重新走进教室,不大的教室里坐满了学生,静眼一看,都是些成年人,共14名学生。一切准备就绪,开始上课。
首先,我用英语做了简要的自我介绍;其次,一个一个地询问所有学生的名字,并随着他/她们把所有名字发音正确;然后,我问及所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汉语?学习汉语的目的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经商,少部分为了去中国旅游,也有缘于兴趣。最后,我简单地介绍了汉语/普通话/方言之间的区别,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的汉语是普通话,不是方言,不是加尔各答人听说的客家话。
前面介绍完毕,就开始讲解正文。说实话,由于准备得不那么充分,再加上一听到所有学生流利的英语,自己一下子有些慌张起来。第一节课讲得还可以,但第二节课讲得进度有些快了。距下课还有20分钟的时候,把自己准备的课程已全部讲完。现在想想,当时讲完课程后可以让学生们做些作业,或者练习一下,但当时也不知道是紧张还是什么原因,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不禁后背冒汗。我想,其实主要还是当时太过于紧张了,面对讲着流利英语的印度成年人,对比自己当时蹩脚的英语,自信心一下子就倒下了。我不得不给学生解释,自己昨晚深夜才刚从中国来到加尔各答,一切还有些陌生和混乱,准备的课程业已讲完,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还好,大部分学生持理解态度,其中Janmyang(后来我才知道他来自不丹,专门来印度加尔各答学习汉语。)说,自己刚来加尔各答时,也是充满了陌生和紧张,这很正常。另一个老先生Satish也主动说明表示理解,希望我不要太紧张。
第一次在印度上课就这样提前结束了。这当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儿,但我在这儿还是把这个情况写了出来。我想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自己当初真的不是主动愿意来印度教学的,是带着某种抵制和恐慌的情绪来到了印度,难怪一切都进展得不那么顺利。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表示了理解,但我自己却异常悲伤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想要回国,本来自己也不想来。但经过一夜的充分休息,再加上第二天(星期日)一上午的准备,甚至早饭都没有吃,第二天下午的课进展得就比较顺利,似乎又找回之前做老师的感觉了。阴郁的心情渐渐散去,基本做好准备要在加尔各答生活了。在此,摘录一段2012年8月20号(周一),即来印度第三天我写的日记: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到印度的第三天,除却周六和周日两日的“繁碌”,现在终于稍许平静了。第一堂课归为失败,第二堂课明显提高,这就好!
慢慢要步入正轨了:生活和工作,两大要务!其他事项也须尽快跟上。
在加尔各答生活吧!!!
是啊,经过刚来时的一阵“急雨”,即使打湿了衣服,我也须继续前行。渐渐地,天空终于放晴。永涛,在加尔各答生活吧!
注:2012年8月17、18、19号,距今已快两年,而我居然能回忆起当时的一点一滴,好似昨日情景,历历在目。是的,有些特定的日子,不管过了多久,其都会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