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闲静之余我会想想永恒的问题。财富地位权势像过眼云烟,排除在永恒之外,但清高孤芳自赏地走完一生,什么也留不下,也没法永恒。近些年来去世的名人很多,文人(文学家)、演员(艺术家)、科学家,他们是不是能够永恒我不敢说,但至少他们给这个世界留下了点什么。就象我多年来喜欢的马季,他的相声,无论从广播里听还是从电视里看,我始终能开怀大笑,似乎未曾因他的离去而伤感。
近来在读三毛全集。早期读的三毛文章都来自于《读者文摘》。那已经是初高中的事了,却印象深刻。无论沙漠的故事还是国外留学的生活,都让当年生活单调枯燥的我惊讶羡慕向往。后人对三毛的文章的评价是:影响了整整一代年青人。她所影响的每个年青人心里都有个三毛,始终怀揣着无法实现的流浪梦想,跟着三毛走遍万水千山。
读作品全集,可以全面地了解到作家所有阶段写作的心态、思想的变化,人生的轨迹。三毛的作品涵盖了她的整个人生,从小学、中学、大学、留学、成人、成家、出国、回国等等各个阶段,她都有不同的文章记载。这个早慧,敏感、寂寞、倔强的三毛,用她的文字写尽了她并不漫长的一生。 跟当年读三毛的心情不一样,如今中年的我重读三毛又有另一番感悟。少年时看三毛,把她视为有勇气仗剑走天涯的侠女,只醉心于她描述的沙漠故事,异域风情。而中年看三毛,却能真正地感受到三毛深沉的情感,真正体会到她文字间始终存在的人文关怀。对亲人,对朋友,对爱人,甚至异国他乡的一个陌生人,沙漠里的一棵树,海滩上的一堆石头,她都有着那样的深深的热爱。三毛的文字,时而俏皮幽默,时而尖刻偏激,时而乐观豁达,时而阴郁灵异。我认为,她之所有能写出那样的文字,是因为她有着常人所没有的经历,常人所没有的视角和常人所没有的敏感。 她的一生,充满了沧桑和爱,而她的率真随性,低调平和让她能静下心来写文字。三毛对于文字的敏感也是超乎寻常的。普通的字句由她来排列组合,就有着那样的震憾人心的本事。当然这是写作技巧,三毛深谙文章的布局,细到题目的选定,文章凤头豹尾猪肚的格局,无一不体现她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也许看似漫不经心的信手写来,但实际上都别具匠心。她的作品,我最喜欢的还是《温柔的夜》、《万水千山走遍》、《梦里花落知多少》和《撒哈拉的故事》。这几本是她的精心之作,是作品中的精华。
三毛这样的人,是很容易想到她以极端的方式告别人间。她在不少文章里都提到自杀和死亡。《雨季不再来》时时流露出的自闭、敏感和不安是她阴郁的少年时代的表白。而她在失去荷西后,对生命的怀疑和痛苦也时有浮现于文字间。对生命的极端热爱也意味着对生命的极端决绝。我相信,三毛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人。她曾在一篇文章里猜测自己前世是印地安人,是药师的孙女,那灵异的文字让人不寒而栗。
这个个性独特,有人认为浪漫有人认为疯狂的女人,在四十八岁时自杀。她决绝的走了,只给热爱她热爱她文字的人留下一个永远的背影。她笔下所写过的世界也许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的文字却象她的名字(Echo)一样总给这个世界传来回响。就象她给剧本《滚滚红尘》写的歌词“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诉说我俩的传说”。这个尘世这些俗人还是记着她,因此,我还得以买到新版的三毛全集。
今晚,我突发奇想,如果要选首能代表三毛的歌,我会选《千年之恋》,方文山的词。因为,什么是永恒不重要,穿梭千年的只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