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正文前的碎碎念:还有11.5小时出成绩的我,此刻方的像条狗,非常想写一篇黑暗12小时了。
【起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人们获得由工业革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丰硕物质成果,作为代价也开始品尝到自然生态破坏带来的恶果。人类于此同时走上自我反省与批判的道路。生态学的范畴由此从单纯的生物学延伸到人文社会领域,即以整体的眼光来观照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生态学所强调的“整体性”思想,正是传统博物馆所缺失的,而博物馆的模式、要素、功能等有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生态博物馆的尝试由此开始。
生态博物馆这一概念诞生于1971年。两位法国博物馆学家里维埃和戴瓦兰在向法国环境部介绍博物馆发展新方向时首次提出此概念,这一概念表达出人、文化与自然环境三者紧密结合的新思维。
【定义】
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新的类型。它是博物馆学研究和博物馆事业发展中一种具有勇于创新意识的实践和试验。
它是管理教育文化和技能变化的机构。在空间上、时间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管理人员上都与一般的博物馆不同。其基本信念是博物馆应与社区、与生活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主要关注的是社区发展,反映社会进步的旺盛力量,并且将其与未来计划相联接。
【差异】
相较传统博物馆而言,生态博物馆是人类在博物馆发展方向上的一次崭新尝试。博物馆学家认为生态博物馆不是一个建筑,一间房子,而是代表了整个社区。批评者则认为传统博物馆将文物从出土地移走,孤立的陈列在展厅的行为,斩断了文物与整体文化的相关性,使文物失去了文化的意义,只是作为一件展品陈列。
生态博物馆强调整体性,与传统博物馆之间的差异,大致可以归纳为:
生态博物馆 — 传统博物馆
遗产 —— 藏品
社区 —— 建筑
居民 —— 观众
文化记忆 — 科学知识
公众知识 — 科学研究
下期预告:
生态博物馆(下):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誉腾《生态博物馆—一个文化运动的兴起》2004年
2.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2014
3.苏东海《关于生态博物馆的思考》,《中国博物馆》199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