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学的时候,我正在卫生间一边收拾一边陪保健医聊天的时候,听到我班的石头压抑的哭声,有时尖锐,有时低沉。
我到教室一看,其他小朋友都跟着外教老师,中教主班林老师以及助教老师小草到门口排队 准备回家了。她们三个还在为谁看石头而争论的时候,看到我向石头走了过去,并开始安抚他,她们也就放心地去送孩子放学了。
我抱起石头,让他坐在我的腿上,给他穿好他因发脾气而踹掉的鞋子,一边用手抚摸着他的后背,一边为他擦眼泪。同时问他:“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保健医也在旁边安慰他说:“不哭不哭,擦擦眼泪,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吗?”
可是石头什么也不说,就是哭,越来越压抑,声音也越来越尖锐,于是我问他说:“石头,你现在是不想说吗?”
石头抹着眼泪说:“是的。”
我又轻轻地说:“不想说可以不说,你想哭就哭出来,在我这里不需要压抑着,也可以叫出来,没关系的。”同时,放在石头后背的手一直没停地轻轻地抚摸着。
当我说完这句话之后,石头反而不哭了,但还是有点想发火的样子。
我有对他说:“石头,没关系,如果想发火的话,就叫出来吧!”
这时,石头突然平静下来,开口说:“小小推我了。”
我一看他愿意自己说了,就放慢声音说:“然后呢?”
“然后,他又推了我了。”小石头接着说起来。
我继续问他:“后来呢?”
这时石头不说话了。我知道,石头大概后来还手了,而且还手比较重点。但他怕我说他,所以他不再接着说下去。
于是我把我的推测说出来:“然后你也动手了是吗?”
石头声音一下变低了:“嗯”。
于是我对石头说:“石头,他推了你两次,你应该还手的,你没错。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先大声地问:‘小小,你退我干嘛?’你看看这样好吗?记住,要大声,让老师听见,如果没有老师管,你就还手,好吗?”
“嗯。”小石头听了我的话后,彻底的安静下来,并且开始将自己后来又踢开的鞋子穿上,下地,自己背上书包 准备往门口走。
正好,这时,林老师和外教老师带着石头妈妈来了。我听到外教老师在跟石头妈妈说石头打了小小。
石头妈妈拉着石头坐在椅子上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石头着急着喊回家。他妈妈看老师都在,就一直拉着他坐椅子上问石头:“你跟妈妈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吗?”
石头不说,又急的踹开鞋子,哭了来了,还和之前的一样,压抑着,又有点尖锐的哭着。
我一看石头又开始哭了,而且怎么也不愿意说,就不管外教老师和林老师在场,轻轻地拍了拍石头妈妈的胳膊说:“他现在不想说,就先别让他说了,等他安静了,他什么时候想说再说吧。”
石头妈妈看了我一眼,又回过头看了看石头说:“那咱们先回家吧。”石头妈妈还是听了我的话,带着石头回去了。
这时,我已经走开了,我知道我犯了林老师的忌讳,她不想我跟家长说话,尤其是她们想跟石头妈妈说石头打人的事的时候。
后来,我听到助教小草跟林老师说:“石头咬了小小的胳膊,有很明显的牙印,到时候家长还不定要找什么样的麻烦呢。”
林老师说什么我就没听到了。看来,她们是认定了石头咬人的事情了。
这件事情使我联想到了《绝佳体验》里说的:“对待‘问题客户’和‘问题顾客’使用哪些亲切用语,这会改变你看待他们的方式,尤其是你对待他们的方式。”
石头咬人我们可以看成是“问题事件”,如果将石头看成问题儿童,不管前因后果地说他一顿,或是对他一番说教,他心里肯定不服。但他又说不出来,只好委屈,着急地哭了。
由这件事可以看出,以前类似的事情发生在石头身上的时候,林老师他们的处理方法是认为过错在石头的,次数多了,石头就不再信任老师了,也就不愿意跟林老师说什么了。
但是,我们如果用正常人的思维去想呢,先去了解了解前因后果,别只想着石头咬人这一方面的事件,而是多想想石头为什么咬小小呢?为什么小小推了他两次,他都不愿意说呢?
这不得不说是老师的责任,是老师平时处理类似事件的方法有问题。石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从石头不愿意说来看,其实石头是不信任老师的。
这是我们的看待石头的方式出了问题,对待石头的方法出了问题。不能因为孩子的性子急,就认为孩子是个问题孩子,也不要认为问题孩子一定会打人。
在幼儿园,如何对待孩子之间类似的突发事件,是需要给老师们多做培训的,需要老师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处理好问题的同时,还需要正确处理好孩子的情绪,不要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