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变革节奏 拓展增量业务
2015年,公司的变化非常大,进入2016年,或多或少又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究竟是好还是坏?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我想借此机会把这些问题阐述清楚,帮助大家理解。
从三个“不满意”到三个“利益最大化”
我们之所以在2014年年底决定做出重大改变,主要是因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以前顺丰大网内“千条线一根针”的操作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所以我们决定要分不同的BG,不同的专业领域去做。不过在2015年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公司划分了不同的BG,但是在对客户统筹层面没有很好的规划,导致不同BG出现重复的产品、重复的销售。站在客户的角度,他是不会管你是什么BG的,他觉得你们都是一家公司的人,却轮番登场,销售差不多的产品和服务,由此带来的感知和印象很不好。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2015年的业绩增长乏力。
同时,这种BG及业务的划分,也影响到了不少一线员工。有些员工会说,大家都是一个公司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分来分去;还有些员工服务多年的区域或客户一下子被划走了,严重影响其收入……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当时的很多想法确实过于理想化了,引发了一些员工的抱怨。
另外,从公司的维度来看,每一个BG开辟一个行业或者说服务一个业务类型的设想很好,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相应的专业水平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也没有做出差异化的产品,提供的还是原来的产品,服务的也还是原来的客户。大家都是在原来的客户池里切蛋糕,而没有很好地开发增量市场。与此同时,很多BG都把架子搭得很大,人员(尤其是三线人员)招得很足,却没有足够的业务量去做支撑,公司成本上升。
所以,总的来说,整个2015年公司存在客户、员工和公司三个不满意。究其原因,是我们变革的步子迈得太快了,总想一步到位。更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循序渐进,分步骤推进。而在推进过程中,我们需要重新梳理:客户层面,要怎么样去统筹规划,提供确实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差异化服务;员工层面,要怎么样去充分保障员工利益,同时为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机会;公司层面,成本、资源、管理、流程等领域该如何去优化,才能更好地聚焦我们变革的方向,完成我们变革的目标……
在此情况下,我们将大步向前的步子收了一下。这种所谓的“收”绝不是说要回到原点,而是为了走得更稳健、更踏实。整个2016年,我们在“多条线多根针”基础上再统筹去管理,加强专业培育和发展思路,结合地区统一管理和调配,更好地迎合客户的需要,协调好内部的利益分配。总之,要加大发展专业团队,不是退,是进!
2016年,我们还是要按照客户、员工和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去对应进行组织设置、资源配置以及管理流程打通,具体到业务开发领域,就是要在守住存量的同时,能够更好更多开拓增量市场。
树立信心,端正态度,提升能力
任何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一些调整和探索,只不过可能有的时候变得快,有的时候变得慢。我曾经跟国外的一个朋友聊过,美国一家在行业内排名第一的大公司,走的路和顺丰太像了,它曾经细分过不同的BG,也曾经拿营运的人去做市场、做产品、做销售……结果都失败了。不过人家是“百年老店”,用了二十多年走出来,我们用了多长时间走出来?
企业在探索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问题,需要去反思、去调整、去修正,进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国外的公司如此,顺丰如此,所有的公司都如此。不过我认为,经过一系列的探索调整,2016年的顺丰已经和之前的顺丰截然不同,因为我们在蜕变当中更加清楚自己的方向,同时也非常清楚该用什么样的模式去落地执行。
就目前的行业发展来说,在国内,还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该怎么样去做,国外经验也只能借鉴不能照搬(因为国情及营商环境很不一样)。所以,我们算是走在行业前端不断创新不断变革的急先锋。如此,我反而对未来更有信心。因为我们是一家很年轻的公司,具有快速的调整机制以及强有力的执行力,这样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去尝试新东西。只有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才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最终的结果就是,当我们已经成功的时候,人家还在摸索。我最近看到一家公司,他的组织架构完全借鉴了我们2015年的模式。看到之后我就笑了:首先,我们已经走出来了,但是还有人在重复这条路;其次,适合顺丰的东西并不代表适合其他公司。练功还是得练自己的功,完全照搬很可能水土不服。
所以我认为,今年通过优化的新模式,我们可以把去年乃至前年顺丰没有发挥出来的优势完全爆发出来,我对这一点充满信心。当然,对于我们广大的同事来说,除了信心以外,态度和能力也是关键。有信心没有态度没用,有态度没有能力也不行。接下来,公司管理将会以结果为导向,对于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要给予重奖,当然,我也知道,要想表现突出,创造价值,过程少不了难度和挑战。不过,对于一家企业来讲,经营看的就是结果。
最后,我希望2016年我们大家都能够形成共识,树立信心,端正态度,提升能力,为自己和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2016-03-25 19: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