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都在不急不缓的“清理”积压的“存货”,功利点说,毕竟是花了天价邮费快递回来的书,不好好读又怎么找补呢。不过另一方面,眼前的这些书也不允许被轻视,哲学的,历史的,后现代的,反传统的,都很晦涩却很伟大,需要用加倍的时间成本思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鉴于读者水平有限,成就感自然不会太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吃苦瓜”,“啃骨头”,搞得自己想个悲情主人公似的,好在可以使大脑保持不宕机的状态。不过话说回来,苦瓜健康,骨头肉香,吃多了,舌头和牙齿也受不了。
其实,读书本来就是个性化的活动,应该随性一点,没什么一定之规,没什么标准答案,按照时下的心情,找本爱读的书,心就静下来了,现在,比起人们一味地想走出去,没什么比静下来更重要了。那转换什么口味的书呢?目之所及,非这一本骨骼清奇的《星际远征》莫属了,这是一本学生作为礼物送到我手上的书,所以,不读完,怎么能算收下呢,那就暂别凡尘,飞向宇宙吧。
科幻文学不是主流文学,作为还有些虚荣的正统文学观的读者,能找出空闲翻开这样一本书,这本身就很科幻,拼命回忆我的阅读史,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算是孤独的一本,除此之外,就是那档和童年阴影有关的《走近科学》探访UFO的系列节目。那时候爸妈十分热衷于节目里惊险刺激(搞事情)的氛围,尤其是以“鬼神”为爆点的主题,再辅以诡异的BGM(背景音乐)和故弄玄虚的旁白,万事俱备,爸妈再锦山添花地把灯一关,一切就绪,还是小屁孩的我就只有把它当做恐怖片,盖着被,一旁打哆嗦的份儿了,天知道这个系列节目搞了多少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在夜里一个人上厕所,但凡看见又大又圆的月亮,也忘了作为中国人的诗意,不想慨叹“明月几时有”,只怕载着外星人的飞碟降临,虏我上青天。
但害怕之余也挑起了我的许多幻想,许多对于,银河、太空、天外来客的好奇。为此,我曾斥巨资买了一本专门介绍UFO的科普书籍,但看着看着就当成了《聊斋》,所以当合上书的那一刻,恐惧最终打败了好奇,看着封面上人为想象出的丑陋外星人,我迫不及待的以极低的价格转手了这本书,买家正是我的小学同学,因为小金库紧张,他当时显得不太情愿,但恐惧给了我软磨硬泡的勇气,终于,科幻随着这本书远去了,然后关于科幻,就没有然后了,之前种种对它的误解只增添了小屁孩儿希望科幻的消失的祈愿,毕竟,她不想被外星人捉去解剖做活体实验。
就此,这乏善可陈的科幻文学“第三类接触”史荒腔走板地草草收场。等再遇见,已经是《海底两万里》被放到语文课本里的时候,教学需要,正好有了重读的机会,在此过程中,科幻文学被正名,同时平添了些我对科幻作家的敬意,科幻不是胡说,科幻文学不是论文,凡尔纳要摒弃这两点,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厚实的文学素养以外,大量的理科知识必不可少,毕竟对于科幻文学,不具备后者,是硬伤。
如果说,主流文学是描绘世界,再现世界的话,那么科幻大师们则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在晦涩难解的方程式和普罗大众之间,科幻无疑是座桥梁,他们值得我们像敬佩科学家一样敬佩,但同时,我也像惧怕数学一样对科幻文学望而却步,早在七年前,朋友曾向我推荐过《三体》,那时,只在科幻迷的世界里小有名气的刘慈欣还没得雨果奖,可能怕我跨界阅读有为难情绪,但又难掩分享的愉悦,朋友宽慰道:“你不必全读,100页就可以,也不必读得太细,苛求诸多理论的含义”,我下意识的答应,可偏偏因为听了这样的铺垫,更觉为难,心里想,有这时间还不如读一遍《史记》呢,比起未来,我更钟情于过去。就算抛开科幻的题材,整整90万字的阅读量,“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怎么能让对具有从一而终的阅读责任感的我释怀呢,大部头的作品本就容易产生“恨读”情绪,随他去吧,人和书就像人和人一样,是讲究缘分的,对于时机,我们得耐心等待。现在,这个机缘来了,有心人先送了个餐前“甜点”,轻松愉悦的氛围下,三位作家,八个短篇,整本读下来几乎是一气呵成,刘慈欣宏大浩瀚的叙事,近乎与生俱来的科幻天赋令人叹服,尤其是《朝闻道》里科学家们那种对探求科学近乎疯狂的坚持,甘愿为宇宙终极真理殉道的执念,令人悚然。这时候,你仿佛开始作为一个宇宙中微不足道的生命,和科学家们作为命运共同体,对于宇宙,充满好奇,对于未来,开始担忧,对于人类,饱含同情,或许,科幻有着更波澜壮阔的高尚,这不是杞人忧天的焦虑,而是关心生命的深谋远虑。这时,你也会不禁发问:
寻求真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为了满足财富的欲望?为了普度众生?为了文明的进化?甚至,仅仅为了一睹那种玄虚而和谐的宇宙之美?这些问题让人目眩神迷,人们苦苦追寻答案,但问题往往比答案迷人,往往比答案更让人心安,因为答案意味着终结,而问题则等同于未来,未来永远不会令人失望,他不是节点,他是永生。
感谢这个偶然的机会,感谢静下心来读书的自己,不局限,不执迷,这也许是读书的真谛,勇于尝试,你会多一条看待生活的角度,多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对《三体》的阅读也不止一百页了,孙权说:“但当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