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三大课题
阿德勒看来,我们需要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课题,就是那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
三大课题分别是: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恋爱课题。这三个课题的复杂程度是层层递进的。
1、工作课题
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必须要与他人进行协作。如果在这个课题上出现了问题,有人拒绝劳动或者不想上班,其实是为了逃避工作文厕所人际关系。
2、交友课题
因为没有了工作关系那样的强制力,所以交友关系相对来说难以开始和发展。
有人认为朋友越多越好,但真的如此吗?熟人或者朋友的数量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价值,我们应该考虑是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3、爱的课题
阿德勒说,当人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挽无束”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爱。就是既没有自卑感,也无需炫耀优越感。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应该是这样的。
爱的课题又分为恋爱关系和亲子关系2个阶段。
二、人生的谎言
如果我们回避人生的课题,阿德勒用了个很严厉的词语“人生的谎言”
假如我们讨厌张三这个人,我们总是说因为张三身上有让人无法容忍的缺点。但其实并非如此,没错,目的论。 我们先有了要讨厌张三的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缺点。
一旦我们产生想要讨厌对方的想法,就一定能找到对方的缺点,即使对方是一个圣人君子,我们也能够轻而易兴举的找到讨厌他的理由。我们要告诉自己,不要设立这些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我们要戳穿“人生的谎言”
阿德勒并不用善恶来区分人生课题或者是人生谎言,我们需要谈的既不是善恶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仅仅只是“勇气”问题。又回到了之前所提到的一句话“关键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的,我们有这个力量,也需要这样做的勇气。
三、自由
有一句话说“倾向就是被铸的自由”,,但是巨额的财富到底能不能带来自由,哲人说,就算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但是却找不到爱人,没有真正的朋友,家庭也不和睦,而这些烦恼靠金钱并不能消除,拥有物质财富这并非是真正的自由。
既然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那令我们感觉不自由的,那些束缚也同样来自于他人。
四、不要活在他人的期待中
阿德勒告诉我们,请放下对于认可的追求。
生活中因为长辈们的匆匆结婚生子。为了得到领导的信可,加班熬夜,饭桌挡酒,这一切不自由的选择,都是对于他人认可的追求,是在满足别人的期待。
我们为什么棵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呢?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通过别人的表扬能消除我们的自卑感,增加自信心。
五、上帝不表扬好孩子
在犹太孝的教义当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人生的话,那谁还会为我们自己而活呢?”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一味的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是活在别人的人生当中。
六、课题分离
阿德勒的观点,并非是叫我们做一个任性怎么的人,并不是让我们旁边若无人的肆意横行。我们可以想一想,当我们追求信同,一味的满足别人的期待,按照别人眼中的认可来决定自己的选择,那么这些选择的后果是由谁来承担呢?
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那么就是谁的课题。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所干涉。
这应该算是网上“关你屁事儿和关我屁事儿”的终极形态。谁承担某种选择的结果,那就是谁的课题。把我们自己的课题与他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对于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也无需理会,仅此而已。
我思:
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的,我们有这个力量,也需要这样做的勇气。
我有自己的价值,有自己的自由,我有自己的工作课题,有自己的交友课题,也有爱的课题。为什么自己的价值要通过别人来肯定?为什么自己的自由要建立外在的肯定和物质衡量上?为什么工作课题要让别人来认同?为什么自己的交友课题很失败?为什么爱的课题上那么卑微,无私奉献没有自我?
曾经,都是以原因论来代表目的论。我的价值是通过外在的肯定获得的,如果没有外在的肯定,那么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价值。如果自己太自由,会觉得自己太自私,把自己的休闲享受,定义为偷懒,没有为家人或者是朋友付出。工作中,会有很多人际关系是我不愿意去面对和处理的,所以一直缩在淘宝客服的壳里面,自卑情绪和优越情绪不断的交替着;交友课题,只知道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而不是去努力争取想要成为自己朋友的人,一切态度在于自己,你如果想要别人怎样对你,首先要改变自己的交友方式;曾经以为爱,就是无私的付出,没有边界和底线的给予,其实这是一种介入别人课题的表现,何尝不是一种以爱的名义掌控别人。
我行:从此以目的论来看待自己表现的方式,或者是决定自己表现的方式。在工作的课题,朋友课题,爱的课题中不断的修正自己,明确告诉自己,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就是谁的课题。不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允许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一切主动权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