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读书笔记和拆书?
一、适合拆书的标准:
1. 话题能够引发群体共鸣的,内容有一定的连续性,又容易结合现实的。像心理、营销、经济、管理模型是我觉得很适合连续拆书的方向,其实拆历史类的书也不错,不过这不是我强项。
2. 书本身未必要好,最好就是那种整合型的书,书的内容不够深入,正好留下我进行发挥改造的空间。越是经典,我越不优先选。
3. 书的内容一定是我自己原来有积累,能够快速抓住重点的,比如我很想拆心理学,但是感觉自己的积累不够,还是等闲暇多的时候,再来玩。拆书其实拆的不是书,是自己,是积累。
按照这三个标准,我选的《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高效能人士做决定的51个思考模型》(以下简称《史上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手册》)恰好符合条件,这本书其实是有一点点拼凑感的作品,一些表达我个人认为还不够清晰,但这恰好给我的发挥留了空间。
二、拆书框架:
1. 背景介绍(大众普遍的问题、自己遇到的问题、作者的问题),也可以是有针对性的简介(书籍内容、类型、作者),顺便还可以提一下你对本书的整体感觉,用比较流畅的文字引出书中你觉得好的某个观点(这部分最好简洁明了,赘述无益)。
2. 知识点介绍:摘取原文片段,包括一些必需的概念、定义以及简化版的案例(作者讲了什么,你的理解,分析一下有什么利弊优劣,作者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3. 知识点应用:结合你自身,列举一些你自己的案例,并写出用书中的观点、模式、方法分析自己案例的过程。
(1)回忆过去的经历或者思考将会面临的此类问题;
(2)描述经历、问题;
(3)使用知识点分析你会遇到哪些问题,看看原文作者是如何解决的;
(4)把这一思考学习过程的心得分享出来。
4. 总结反思:
(1)对于作者的观点,它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是否可以升级做得更好?(2)对于自己,以前为什么没处理好?你觉得以后可以在什么时候、哪些方面用到新学到的思考方式?
三、实践反馈
在一开始写拆书,我就预见到我会遇到这样的高度压力时刻,所以我做了三个安排。
第一,我在固定的时间发布,形成约束我养成写作习惯的心理暗示。
第二,我在固定的几个时间段写稿,我选择了几个碎片时间:周四早上、周四晚上、周五早上。只要有一个时间段有空我就可以动笔,由于我写东西是快手,写一篇拆书一般不需要一个小时,所以时间都是足够的。
第三,我会提前翻翻书,找到下一期的话题,大概在心里留个印象,这样平时在路上我随时可以构思,可以节约正式写作的时间。其实用这个方法,我同时在构思周六的时间管理心得的随笔。
拆书是一种脑力训练。人一定要坚持一定强度的思考练习,才能保持思考能力不会退化
四、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方法中,
“S”代表优势(strength),
“W”代表劣势(weakness);
“O”代表机会(opportunity),
“T”代表威胁(threat)。
这个方法是评估工作项目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发现自己核心竞争力所在。
这项研究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企业实际完成任务和设定目标往往有35%的差距问题,研究者发现很多时候不是员工没有能力,而是目标设定得过于模糊,员工对企业战略目标缺乏认识。
SWOT分析绝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决策,也可以用于个人决策。比如很多人在求职就业、跳槽选单位时都会遇到选择的困难,该采取何种策略?不妨试试用SWOT分析帮自己理清思路。关于人生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重点是发挥优势、抓住机会,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补足劣势上。这是个分工合作的年代,你有一项能拿得出手的优点,就可以和别人一起协作,获取成功——样样都会但样样普通,真的不如做到一样精通。
五、 心流模型:为什么我们做事没动力
“全心沉浸的心流”。
(一)他认为心流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处于这种情境时,往往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比如艺术家在创作时。当一个人将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就会拥有某种心流,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二)五大共同点:
1. 这些活动是自己的选择。
2. 这些活动要求专注。
3. 这些活动不会缺乏挑战性,也不会挑战性太高。
4. 这些活动具备清楚的目标。
5. 这些活动能够得到立即的回馈。
进入心流区后时间可以变慢,或者工作很长时间而不觉得时间流逝。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历这样的状态,人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
(三)容易带来心流的活动有:
1. 棋类活动(要棋逢对手才行);
2. 篮球等集体运动;
3. 双人舞、街舞PK;
4. 攀岩等极限运动;
5. 绘画、音乐、写作等艺术创造活动。
坚持进行这样的文体活动,会锻炼你专注于其他事情的能力,所以,当你发现自己难以专注时,试试这些活动,让自己重建心流区。
(四)每个个体都更容易达到心流状态的方法:
1. 创意的空间排列。
2. 游戏场的设计。
3. 以视觉化增进效能。
六、《零秒思考》:快速决断力应该如何训练
(一)问题: 《零秒思考》是日本麦肯锡顾问写的新书,这本书提出一个很深刻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乐于各种方式的交流,却很难组织起有质量的讨论?
(二)知识介绍
作者赤羽雄二的见解是,即便是在麦肯锡公司,新人也缺乏瞬间掌握信息、整理出问题点并考虑解决对策的能力;即便你进入了麦肯锡,也缺乏足够的训练来提升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快速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因为麦肯锡往往认为这是你一开始就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赤羽雄二认为这种能力并不是能轻易具备的,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
(三)那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步:把你想的写下来。
赤羽雄二先生还特别强调,不要在意自己的一些想法不太道德,也不要在意冒犯别人(反正别人也看不见),更不要在意自己的表达是否流畅,关键是把自己的想法都用文字的方式写下来。
第二步:尝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雄二先生的体会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看问题、抓重点也是一把好手。
第一个困难是词穷,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了。第二个困难是文长,就是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得不加很多定语和修饰,结果增加了阅读的困难、理解的难度,也不是好现象。但把文字写得简洁、干脆、明确,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一次次写出准确简洁的文字的过程,其实都在逼你提炼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样的训练多了,自然就有雄二先生说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看问题、抓重点也是好手的效果。
第三步:避免肤浅的交流。
赤羽雄二先生还指出很多人对问题的交流停留在很肤浅的层面,缺乏结构化陈述,对问题停留在条件反射式的表面触碰。
七、 如何用冰山模型发现你的潜意识
冰山模型未必就能帮到你,原因有三:
1. 遗忘:有些影响你一生的事情虽然你早已遗忘,但它却在你的潜意识里,所以,有些人相信催眠可以帮助回忆;
2. 忽视:有些让人内心伤痛的回忆,人会选择主动忽视它,不去想它,从而让自己能逃避它,这样的话,你在写冰山模型的时候,选择性遗忘防御机制会挫败你通过回忆造就自己潜意识过程的努力;
3. 错位:不是所有的错都是你造成的,不是所有的结果都是你过去的选择造成的,把潜意识泛化。
八、 如何像柳比歇夫一样知道时间的长度
最简单的训练方法是在需要看时间之前,先问问自己现在几点钟了,然后再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