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篇
还记得最开始我最开始所接触的孝顺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物质精神双层满足,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爱胸怀,这些概念树立了二十几年的对于孝顺的定义--给父母吃的好,用的好,让他们安心,让他们有所依靠和寄托。
至今我也觉得这么说是没有错,父母付出一辈子的心血养育了我们,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回报。可是随着,年龄,阅历,知识面的增长,我们不可避免的与我们之间开始有了思维、思想、知识水平上的代沟。那个时候思想碰撞和间隙,不可避免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会让他们不安和担忧。这也不可避免让我们陷入“不孝”的处境。
我们心目中追求着远方和梦想,父母更想让我们有个铁饭碗能够安度晚年。要远方,还是放下父母;放弃梦想,还是让他们安心。忠孝自古难两全,套用现在好像就成了梦想和老妈你必须先放下一个。
价值观的不同带来的碰撞,并不是短短几句就可以消弭的,情绪当然也不可避免的暴躁和失控。我们想让父母能够对我们放心,可也不想放弃我们所期待的梦想和生活,那么我们有该如何选择呢?
色难。
孔子先师,千年之前就赋予我们的答案。如此的简单的只有两个字,也如此的困难,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一个人最宝贵的习惯之一--自我约束和调节。
难得并不是我们给父母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难的是当我们与父母情绪、思想、价值观碰撞的时候我们如何还能去照顾他们的感受。
记得网上有这样的小故事,一位老人询问他的孩子,他询问孩子手机的功能怎么用,孩子教完之后,老人忘了,又重新问了一次,孩子有些不耐烦的再教了一遍,可是,又过了一会,老人又回来问了,孩子不耐烦的说到:“我都教你几遍了还学不会,干脆别学了!”
老人沉默了良久,低声说了句:“我教你用了一年才教会你用筷子......”说完这句话,老人不等呆立的孩子,默默的离开了。轻轻关上房门后,轻声说了句:“老了,老了,给孩子添负担了,不学了,不学了。”
也许不经意间,我们情绪的发泄就会让我们的父母深陷低落。
说话很难吗?不难。发脾气很难吗?也不难。用发脾气的语气说话难吗?更不难。
难的是什么?
难的是我们将到口边伤害对方的能够止在口中;难的是我们的能够在我们想要发泄我们的不满情绪的时候,能够意识到会给对方造成什么伤害;难的是我们咽下最伤人的那句话之后,能够想起他们为我们默默无闻,不记回报的付出;难的是我们能够以平和或者是感恩的话去替代那些要脱口而出的冷言冷语。
这就是色难。
这是我们为人子女为父母,为自己,也是为我们未来子女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