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提示
拆书家晋级TF3-3关,【A3】环节微行动学习是一个新技能,步骤有五:
1、明确问题。通过重述并确认,让每位学习者否非常清楚接下来要聚焦讨论的问题。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拆书家要提醒大家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对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鼓励学习者相互深入追问。
3、明确问题本质。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要求大家把解决方案写在白板纸上(这里可以再分为两步:先讨论出解决目标是什么,即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样子就算满意了。在讨论如何行动就能达到这个目标)。
5、请每组派代表讲解自己组的成果。
其中第三步“明确问题本质”,有点难。我查看TF3-3“未通过”的实录,以及在现场观察到的晋级不成功情况有这些:
1、没有经过小组讨论这个过程,拆书家就直接抛出结论、单方面明确了“问题本质”。
2、没有“明确问题本质”这个环节,直接奔“问题解决”去了。
3、甚至,“问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澄清,就一路小跑,奔讨论“解决问题“的步骤去了。
问题不明,问题本质不明确,一群人讨论起来,没有聚焦主题,没有符合逻辑思考规律和实情的解决方法,那就是瞎扯淡了。这是一些关于微行动学习流程不对、不全的“问题”,肯定都会直接导致手起刀落的咔!咔!咔!“请大侠重新来过”。
呵呵,上面这些问题,请原谅,都不是今天这篇简书想说道的主题。
背景提示
本关晋级时,还偶有另外一类问题出现,关于问题本质的,分两种情况:
1、明确了所谓“问题本质”,在后续讨论中,拆书家和不少学习者发现,那还不是真正的“问题本质”,原来刚才讨论过程结束时,“真神”还没现身呢;
2、同一个问题,学习者对哪一个才是“问题本质”,有很大分歧,各自据理力争、各种不服,后面流程都进行不下去了。拆书家为了晋级过关,只得和稀泥,勉勉强强让活动按照流程进行下去。
我一直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思前想后,有一个感悟,那就是:大家在探索问题本质时,有两点没有搞清楚:
1、什么是问题本质?
2、关于怎么才能找到问题本质,大家没流程、规则和套路可用,眉毛胡子一把抓,折腾出啥样就啥样。所谓头脑风暴,都是瞎嚷嚷的“狗吵架”,只能说明现场学习者天马行空式抓瞎。讨论出来的问题本质,不靠谱,那是正常事。
其实,还有第3个问题,怎么才算找到了问题本质?本次简书先按下不表,下次再说。
看似简单两个问题,学习者和拆书家都不以为然、掉以轻心了,所以才出现上面描述的第二类、关于问题本质的问题。
其实,在这个微行动学习技能里,“明确问题”和“明确问题本质”同样重要。
正文正题
今天,我准备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怎么样准确、快速地抓住和确定问题本质?
一、探本穷源
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问题本质?大前研一说,“所谓洞悉本质,就是看清楚问题真正的原因,并导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走过洞悉问题本质的过程,要导出正确的结论并不困难。”(《思考的技术》,P93)
问题本质,就是指造成问题的真正原因。
二、四步寻踪
辣么,怎么找到问题本质呢?怎么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呢?有没有一个可参考的流程或套路?有。
借助大前研一《问题解决力》里的问题解决思路,我尝试用四步找到问题本质:第一步,明确问题;第二步,融入情境;第三步,善用“框架”;第四步,整理排序。
第一步,明确问题
提出一个好问题,这个探索过程,比答案更重要。“问题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别”(《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第二步,融入情境
融入情境,有两个意思,一是要搞清楚问题的主人(拥有者)是谁,二是要弄明白问题是在什么情境下出现的。
很多时候,对甲一个头疼的问题,对乙就不是问题。我等工薪族买房,动不动用“六个钱包”是个问题。对有钱族来说,问题可能就是买大买小买多买少哪里买什么时候买的问题。
对甲来说,在A种情境下是个问题;在B种情境下就不是问题。同样是有钱族买房,资金周转流畅时想怎么买都不是问题,手里钱紧时买啥都是头疼问题。
融入情境,要求我们不要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拍脑袋、隔靴搔痒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然,搞出来的解决方案,不接地气,无法实施,贻误时机,还害人害己。思考时,思考者得要把角色转换成问题主人、共情式来考虑解决方案,得把身份、资源等因素考虑进去。美国印第安人有个说法,叫“穿别人的皮鞋走路”,就是这个意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很多时候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一旦形成解决方案,得投真金白银进去的。
多用“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么办?”来问问自己。
第三步,善用“框架”
善用“框架”,一是指要有“框架思维”,再就是头脑里要有够用、管用的“框架”。
大前研一非常推崇“框架思维”。“为什么重视“框架”工具?这是由于人是具有主观想象力的动物,而且一旦有先入为主的主观想象,是绝对不能发现本质性问题的。”“而使用现有的“框架”工具,客观地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就能有效地避免出现上述情况。”
多用“框架”工具,具备“框架思维”,不仅能够有效分析信息,还可以给学习者以搜集信息、分析问题的“捷径”。如果学习者掌握、熟悉、熟识尽可能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框架”工具,那么,在面对问题时,学习者很快就可以意识到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搜集信息、分析信息,避免茫然无知,不知从何处着手处理问题,或者面对海量信息,手足无措的情况出现。
好,说到紧要处了,现在,我就给大家推荐两个常用的、有利于高效发现“问题本质”的“框架”工具:
1、5why分析法
秘籍溯源
所谓5why分析法,又称“5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根本原因。虽为5个为什么,但使用时不限定只做“5次为什么的探讨”,主要是必须找到根本原因为止,有时可能只要3次,有时也许要10次,如古话所言:打破砂锅问到底。5why法的关键所在:鼓励解决问题的人要努力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实施方法
5why从三个层面来实施:
一、为什么会发生?从“制造”的角度。
二、为什么没有发现?从“检验”的角度。
三、为什么没有从系统上预防事故?从“体系”或“流程”的角度。
每个层面连续5次或N次的询问,得出最终结论。只有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都探寻出来,才能发现根本问题,并寻求解决。
经典案例
美国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堂前的石头腐蚀得厉害,使得维护人员大伤脑筋,而且也引起了游客们的纷纷抱怨。照一般的思路,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更换石头。但这样需要花费一大笔钱。这时有管理人员开始不断思考:
石头为什么会腐蚀?原因是维护人员过于频繁地清洁石头。
为什么需要这样频繁地清洁石头?是因为那些经常光临纪念堂的鸽子们留下了太多的粪便。
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鸽子来这里?因为这里有大量的蜘蛛可供它们觅食。
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的蜘蛛?因为蜘蛛是被大量的飞蛾吸引过来的。
那么,为什么这里会有大量的飞蛾?大群飞蛾是黄昏时被纪念堂的灯光吸引过来的。
通过这不断地发问,根本的原因才被找到了——那就是黄昏时的灯光。随后,管理人员采取了推迟开灯时间的方法。这一来,没有了灯光,飞蛾就不会来;没有了飞蛾,就没有蜘蛛;没有了蜘蛛,就没有鸽子;没有了鸽子,就没有了粪便。
小贴士:
在提问的时候,避免质问似提问,“你为什么要,……”有点像在审问对方不?高高在上的样子。那会让人不舒服。可用“是什么原因让你,……当时你看到了什么?”“你怎么会想到这样去做?”等等。
2、鱼骨图法
鱼骨图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故又名石川图。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也可以称之为“Ishikawa”或者“因果图”。其特点是简捷实用,深入直观。它看上去有些像鱼骨,问题或缺陷(即后果)标在“鱼头”外。在鱼骨上长出鱼刺,上面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有助于说明各个原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将主问题列在鱼头处,其他主干鱼刺(类别A、B、C、D、E、F)作为主要分析因素。在主干鱼刺(主因素)基础上,可以继续细分更多分原因、子原因,甚至更多层次。如图。类别A、B、C、D、E、F之间,属于并列关系,需要满足MECE原则。
可借助鱼骨图法来分析、整理问题本质的常见分类模型有:
生产问题,人、机、料、环、法、测;
战略问题,SWOT,PEST,波特五力法:新入行者、卖方、买方、替代品、竞争者;
营销问题,4C,4P;
质量问题,PDCA;
人的能力问题,KAS:知识、技能、态度;
课程开发问题,ADDIE;
信息问题,3C:客户、竞争、自己;
企业问题,7S;
相亲问题,头脑、人品、外貌+六个钱包;
通用问题,2W1H(黄金圈法则),5W2H;
人的需求问题,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知识体系问题,拆书帮提倡的“前因后果、适用边界”8个方面;
等等。
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在讨论区提供、补充更多类似的问题框架,以供大家学习。
身边案例:
下面是一个以“学习者拆书晋级为什么不够积极”这个问题为例子,用鱼骨图法进行的一次问题本质探究示范。
在实际思考探究,或者学习现场,鱼骨图法和5why法,是可以穿插使用的。为了得到造成问题的真实原因,拆书家和学习者,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固定姿势。
3、其他方法,如排除法、对比分析法等等,在此不做赘述。
第四步,整理排序
一些问题本质相对简单,可能是由单个因素造成的,通过多几步5why法就能够得到答案。有些问题复杂些,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那么在寻找这类问题本质时,步骤和流程就会繁琐些、复杂些,也会出现多个答案。
出现了多个问题本质,怎么办呢?
探寻问题本质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或者尽最大可能部分解决问题。面对多个问题本质出现的情况,拆书家可以引导学习者,回到问题主人那里,做两件事,一是回顾和梳理问题主人已经拥有的、可动用的资源,二是受条件和资源限制,必须针对有限的“问题本质”归纳整理,并进行排序(可以现场投票,以得分高低排序),筛选出最迫切需要解决、又最有解决价值的因素,一般不超过三个。用俗话讲,这叫,“好钢用在刀刃上”,“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力量办大事”。
经过上面四步,拆书家就能够引导学习者找到问题本质(们),为下一步共同头脑风暴寻找解决方案提供了扎扎实实的基础。
三、友情提示
1、在问题本质梳理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现最初探讨那个“问题”,已经不是最紧要、急需解决的那个“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真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现是需要另外重新定义的“新问题”。这时候,问题解决者就需要及时更新你要解决的“问题”。
2、实际经验告诉我,第三步、第四步的执行,建议拆书家在学习现场用白板,或白板纸上呈现出来,既便于拆书家在探索过程的逐步引导,也便于集中呈现、实时记录学习成果。
3、可能出现,“即使问题已经解决,你也无法确定你的问题定义是正确的。”(《你的灯亮着吗?-发现问题的真正所在》)
4、时间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多时候,能用钱搞定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5、之所以,拆书家出现文章开头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本质就是,拆书家和学习者少了一些探索问题本质的套路?
呵呵。
一家之言,欢迎讨论,提问,也请不吝指正。 您的点赞、评论、分享,当然包括打赏,将激励我写更多、更好的关于拆书技能主题的简书文章。
这里是拆书帮成都蜀汉分舵三级拆书家 杨聚东 2018.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