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颠覆了传统成功学类书籍秉持的“天赋+奋斗=成功”的理论。
《异类》认为,成功更依赖的,不是个体素质,而是个体成长的外在环境。如果没有机遇、文化等因素,即使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
《异类》引导我们重新思考成功,发现了成功更深层次的原因,也为社会变革带来了启示。
作者介绍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加拿大人,一个现象级的全球畅销书作家,被称为“21世纪的彼得•德鲁克。”除了《异类》,格拉德威尔的代表作还有《引爆点》、《眨眼之间》等,每一本都是超级畅销书。他的书经常会对社会思潮产生影响,被称为“格拉德威尔效应”。
2005年,他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位人物,和美国总统布什、斯蒂夫•乔布斯、传媒大鳄默多克齐名。格拉德威尔的书充满了阅读快感。他写文章时擅长从通俗易懂的角度入手,喜欢以小见大。另外,他的书布局精彩,充满了悬念,虽然探讨的是各种前沿理论,却像小说一样引人入胜。
内容精华
所谓“异类”,就是各个行业的顶尖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并非白手起家,而是以某种形式获得某种优势。成功者正是利用了这些优势,并把这些优势积累起来,最后拉大了与普通人的差距,成为高高在上的异类。
1)成为“异类”的第一个因素,家庭的影响。
不同家庭背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中产阶级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发掘孩子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用一种叫“协同培养”的风格来教育孩子。父母关注孩子的权利意识,他们让孩子用成人的眼光看问题,让孩子学会想办法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穷人家的孩子,父母用一种教“自然成长”的风格来教育孩子,他们认为,把孩子养大就不错了,至于孩子成长什么样子,发展成什么样子,那就不是自己要关心的了。
“协同培养”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和“自然成长”模式下张大的孩子,行为举止截然不同。前者更加机灵,沉着,衣着得体,举止大方,善于社交,富有吸引力;后者却行事消极,缺少自信,容易在权威面前退却,不懂得争取自己的利益。
我们们现在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线”。其实说的是同一个道理,就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功太重要了。
2、成为“异类”的第二个因素,机遇。
机遇就是我们在历史时期所处的特定地点和所面临的特定机会。
美国IT界第一批大佬们,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史蒂夫•鲍尔默等人,都出生在1954年前后。这是因为个人电脑时代开始于1975年。第一批从业者必须年龄足够大,能赶上电脑革命;又不能太老,老到错过时机。所以,1954年前后出生的人,就获得进入个人电脑行业的黄金时机。
3,成为“异类”的第三个因素,文化。
人们时常以各种理由拒绝以文化差异这种更广阔的背景来思考问题。这是种族文化观念促成的结果:我们总是避免因为民族特性标签而对个人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人们的确深受种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文化对我们的思维方式、言行举止却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都是一个集文化优势和劣势、素质和倾向等各种属性的综合体。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一事实,我们就会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很多弯路。
总结:如果没有机遇、文化等因素,即使智商超过爱因斯坦,也只能做一份平庸的工作。
怎么样?他的观点是不是很震撼?《异类》引导我们重新思考成功,发现了成功更深层次的原因,也为社会变革带来了启示。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家庭(地利)、机遇(天时)和文化(人和)三方面因素对成功无比重要,努力抓住并想方设法创造这三方面的有利条件,对事业发展和下一代传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