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陆续开始刮起“充电宝”的共享风,这段时间各大风投开始把目光聚焦在这个领域,特别是错过共享单车投资机会的大佬们,更是频频出手,帮助“充电宝”共享公司野蛮生长。腾讯创业整理了17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其中就有4家拿到了亿元左右的投资。可以想见,不远的将来,在电池技术未发生突破之前,我们就可以和“手机没电”say bye bye了。
还记得当初摩拜,ofo刚创业的时候,很多投资机构并不看好他们的发展,因为他们和滴滴,Uber,Airbnb有本质的区别。共享单车企业是重资产运营,投资回报不明朗。但随着这种共享形式逐渐铺开,被市场认可,也引得部分错失良机的投资人捶胸顿足。
ofo创始人戴威曾在前不久博鳌亚洲论坛上把共享单车模式称为真正的“共享经济”,而把汽车,房子,办公室的共享模式称为“分享经济”,区别在于“分享是我的东西我在闲置时间拿出来让别人可以用,共享经济是共同使用、共享共用”。如果按照戴威的定义来划分,“充电宝”共享显然属于共享经济,对标的运营模式也必然是共享单车模式。
“充电宝”都能共享了,那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赶上这个风口呢?我认为可作“共享”的物品需要满足以下几个特点:
功能标准化
共享物品需能提供无差别的使用功能,且多次使用不会造成质量的大幅降低。
使用时间碎片化
对单个使用者来说,共享物品使用时间较短,大多时间是被闲置的。
使用频率适度化
这类物品的使用频率既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频率过高会导致拥有比共享更经济;频率过低会导致共享效率低下。
使用场景多元化
共享物品应不受环境及地域限制,能在多种场合使用,这样便于物品的流动,否则一个出租点就OK了。
不可替代性
共享物品一旦缺失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而且这种物品往往没有很好的替代品。
携带不便性
共享物品往往随身携带不方便,或重,或大。
基于以上几种特性,除了“充电宝”,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能够用来共享呢?大家不妨大开脑洞,也许能赶上这波共享经济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