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DOM模型中的事件传递(Event propagation
),以前总是不太在意,直到遇到一个又一个坑,也没有将其重视,今天下定决心仔细理一理。之所以废话了这么一句,是不希望把学习变得过于科普了,见谅。
Back in old days,在过去,如果说到事件传递,有一个比较经典的问题:“如果一个元素和它的其中一个祖先(
ansestor
)元素都拥有同一个事件句柄,哪一个将会首先触发?”
不要惊讶,答案是:“这取决于浏览器。”
网景(Netscape
)浏览器拥抱事件捕获(Event Capture
),同时微软浏览器则大力发扬事件冒泡(Event Bubbling
)。两种传递方式都是W3C DOM level 2 event 的标准(2000)。
还可以参考这里:W3C DOM level 3 event(2003)。
在事件传递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事件捕获、事件触发、事件冒泡。后两者如同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而事件捕获被称为trickling
,即“滴下”的意思,向下传递。也即是 Trickle down, bubble up。
事件捕获
如上所述,事件捕获阶段,事件从根对象向下传递,直至目标节点,如下图所示:
假设buttonOne
上注册了一个点击事件,当我们点击它的时候,实际上DOM将由上至下依次将点击事件传递,直至buttonOne
,此过程中,无论每一个祖先节点是否注册有点击事件,都将被其捕获。
事件冒泡
在事件冒泡阶段,事件从目标节点开始向上传递,直至根对象,如下图所示:
同理,若buttonOne
上注册了一个点击事件,DOM将由下至上依次将点击事件冒泡,直至window
对象,在此过程中,无论每一个祖先节点是否注册有点击事件,都将进行冒泡传递。
举个栗子
事件冒泡
<!-- HTML -->
<h1>事件冒泡</h1>
<div id="parent">
parent
<div id="child">
child
<div id="grandchild">
grandchild
</div>
</div>
</div>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r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
console.log('parent clicked');
}, false);
document.getElementById('child').onclick = function(e) {
console.log('child clicke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grandchild').onclick = function(e) {
console.log('grandchild clicked');
}
输出结果:
如上可知,若我们采用事件冒泡的方式进行事件传递,首先触发的一定是目标节点上的事件。
事件捕获
<!-- HTML -->
<h1>事件冒泡</h1>
<div id="parent">
parent
<div id="child">
child
<div id="grandchild">
grandchild
</div>
</div>
</div>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r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
console.log('parent clicked');
}, true);
document.getElementById('child').onclick = function(e) {
console.log('child clicke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grandchild').onclick = function(e) {
console.log('grandchild clicked');
}
值得注意的一点,这里我们将
addEventListener
的第三个参数,即useCapture
设置为了true
,意思是,在事件捕获阶段就触发该click
事件,所以我们就有了如下结果。
输出结果:
如上可知,若我们采用事件捕获的方式进行事件传递,首先触发的一定是注册为捕获阶段(useCapture: true
)的事件。
应该使用哪一种事件传递方式?捕获or冒泡?
实际上这应该取决于你想做什么,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孰优孰劣,现代浏览器默认的传递方式是冒泡传递。唯一的不同就是事件句柄执行的顺序而已。如果你想要一个祖先元素上的事件更早触发,你也可以按照捕获的方式来传递。
扩展阅读:在复杂的DOM结构下,捕获排序也许,也许,也许会有些许的性能优势(我并没有亲测)。
最近遇到的坑
最近遇到一个坑,究其原因之后,发现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事件冒泡与浏览器默认行为产生了冲突,这里只是提一下,给大家一点启示。
情景如下:
<style>
input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9999px;
}
</style>
<label id="label">
选择
<i class="fa fa-checkbox"></i>
<input type="checkbox" />
</label>
<script>
document.getElementById('label').onclick = function() {
console.log('label clicked');
};
</script>
上边的代码,实现了一个虚拟的复选框,真实的复选框被移除到了视图之外。
正常情况下,<label>
上的点击事件会被触发一次,因为<input>
并未注册任何事件句柄。实际的结果是,控制台输出了两次label clicked
。
几经思考,终于发现了原因所在,流程如下:
- 点击
<label>
,触发自身的点击事件,输出第一次label clicked
- 由于浏览器的默认行为,
<label>
将会传递一个点击事件到其关联的<input>
,由于事件冒泡的存在,首先会触发<input>
的点击事件,随后再一次冒泡到<label>
,输出第二次label clicked
。
针对上面的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document.getElementById('label').onclick = function(e) {
e.preventDefault();
console.log('label clicked');
// 然后手动toggle内部checkbox的checked状态即可
...
};
Tips: 如果改变HTML的结构,将
<input>
放置到<label>
外部,并用for
属性与id
进行关联,便不会出现上边的问题了。
欢迎交流,完。
其他参考文献:
http://www.quirksmode.org/js/events_order.html
https://www.kirupa.com/html5/event_capturing_bubbling_javascript.htm
https://itbilu.com/javascript/js/Ek6pnznye.html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4501497/why-the-onclick-element-will-trigger-twice-for-label-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