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认识一个哥哥,已是父亲角色,家在苏州,长期出差在外。
2015年10月份去上海出差,与他同车。偶然聊起家中小孩,他说想回家了,再不回去,女儿都快过了粘他的年纪。语气中几分无奈。
他说妻子的工作也是经常出差,家里常留老人和小女儿,女儿比较好动但是很聪明,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成绩没有跟上,老师三番五次打电话到家里沟通,之后他请了几天假回家辅导,期末成绩蹭一声就上去了。说这话的时候很是骄傲。
在上海出差的两周时间,他每天搭高铁回家,回苏州,早出晚归,但是心甘情愿。家里有唠叨的老人,美丽的妻子,可人的女儿。你相信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快乐,是怎么藏都藏不住的吗?可能是轻快的脚步和语调,或者脸上自带着光。
周末他邀我们去苏州玩,带我们走各式园林,吃地道苏州菜,去茶馆品茗听曲。女儿在他身旁,没有松过他的手。小女孩甚是害羞,一天下来跟我们说的话很少,但在他爸爸身旁却甚是依赖,稍微走多一点路,就嚷着要爸爸抱。那天我们走了整整一天,回到酒店双腿已经乏力,而他几乎抱了女儿一天,走在人多且崎岖不平的游区石板路上,期间并没有呵斥半句。
回到深圳之后我常常觉得工作状态中的他和在女儿面前的他,差别甚大。虽然女儿已经二年级,但因为结婚得早,他的年纪并不大。35岁的女人在大城市尚且是最有魅力最引人注目的一群,何况是男人。大城市有千万种可能,有机会有平台,只要愿意闯总能有一番不错的成就。他性格好人缘好,在办公室里跟年轻人玩成一团的时候仿佛也被感染了几分孩子气,而工作时脸上的认真和严肃又是不容置疑的,这份活力与努力都与这座年轻的城市无缝契合。每每这个时候我总不自觉地想起他抱着女儿,女儿头靠在他肩膀上睡觉的情景,轻轻耳语,如西湖般温柔。
我也会忍不住想起我的父亲。
年底的时候他说他要回家去了,拒绝了升职机会,申请调了部门,调回了苏州。他说赚再多的钱,也比不上家人在身旁。
毕业这半年来我常常在想当初选择留在外面是否是正确的。因为当每天加班之后还要去市场买菜,做饭,吃饭,洗碗的时候,心里落差就会特别大。我想念妈妈的唠叨,想念出门不用带钥匙的日子,想念醒来有得吃回家有得吃。远大的理想常常被细节打败,而后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当然也有觉得生活美好到仿佛诗和远方都触手可及的日子。我总是不断得在这两种极端的状态中循环,尚不能够找到很好的平衡点。
说远了。写下这篇随笔,只是因为同事哥哥这个周末连续发了两条朋友圈,他带着女儿去上兴趣班,去平江路,去诚品书店,去看摩天轮。在一座城市生活太久总会失去新鲜感,但只要对的人在身边,大街小巷都愿意走上千千万万遍吧。
爸爸不会扎好看的辫子,也不会拍好看的照片,但照片里的小女孩,笑得灿烂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