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参加了学区组织的运动员夏令营,集中封闭训练,为开学不久后的县运动会挑选、培养好苗子做准备。
离开我们,自己照顾自己,9岁的儿子可以吗?会好好吃饭吗?睡觉会踢被子吗?会洗衣服吗?会记得喝牛奶吗……我提议要不训练完让爸爸去接回来吧。儿子急得跳脚,坚决要和大家一起住校。那种着急、坚持,再也不是我们哄一哄,凶一凶可以转移的了。
我帮他细细收拾了住校用的东西:草席、衣架、衣物、盆、桶⋯⋯然后,叫至跟前,细细交代:衣服怎么洗,牛奶什么时候喝,晚上别踢被子⋯⋯儿子兴奋得上蹿下跳,我不确定他是否听进去了。我讲,更多是一种对自己的安慰:我交代好了,一切都会好好的。
去的路上,儿子感觉到我的担心,安慰说:“妈妈,万一晩上我忘了打电话,你不要着急啊!”我哭笑不得,说:“最好你能记得!”
送完孩子回家,并没有二人世界的轻松自在。家里静多了,心里竟有点空落落的。接下来几天的电话交流中,儿子对有一定强度的训练没有喊累,说很适应,衣服洗了晒了,吃得饱,睡得好,强烈调让我们不要接他回家。我心里对他的独立是欣慰的,但也感受到了孩子逐渐成长,不再依赖于你的失落。孩子,真的只是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他是属于他自己的,属于更开阔的世界的。
今天过节,奶奶提议说中午接孩子回家吃饭。饭桌上,奶奶迫切地给他舀了碗骨头汤,我给他夹了块鱼,爸爸说要多点胡萝卜。我们不时提醒他吃这个,吃那个,想让他吃我们觉得有营养的,儿子很抗拒。他生气又无奈地说:“我吃得好累呀,比我训练都累!”
这顿饭,儿子吃得比学校的还少,我有点儿内疚。大人的爱有时候是一种不自觉的控制,总希望他们按着我们的意愿来做,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我常常保持警觉、自省的教育观,但仍然有很多忍不住的错误,一种惯性的沿袭。只能提醒自己:多学习,多修为!
返校的路上,儿子跟我津津乐道纪录片里人类对于不明飞行物的研究,也讲他这几天的寄宿生活,一副小大人的交流态度。我脑海里忽地闪过一个念头:“也许,该断奶的是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