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地铁站里,弥漫着香火气。往来行人的眉眼间,仿佛都镌刻了虔诚,尽管他们可能和我一样只是路过。
等一辆公交车,从北到南穿越下去,回家。
雍和宫到东单这一段,是整个北京城里我最喜欢的路。它贯穿了香气缭绕的道门圣地和纸醉金迷的城市中心,自身却又有种淡然超脱的气质。布满店铺的道路与东西向胡同纵横交错,是喧闹与静谧的温柔拥抱。
入了冬,京城的味道愈浓。我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北京呢?突然冒出的这个问题,还真是难回答。春夏秋冬,四时的京城有不同的味道。但若非要选一个,大概我最爱的,还是冬天。干枯的树枝,灰黯沉的阴霾,呼啸的北风,冬日这一派萧瑟景象,与胡同里褪色的朱门青砖实属绝配。
车行至红都华表服装店,明晃晃的黄色广告牌上一个大大的“撤”字点亮了灰暗的街景。小时候跟随父母来这里买过一次衣服。他们给我选了一件墨绿色背带裙,天鹅绒质地,上面有暗纹印花。配上白衬衫,洋气又雅致。可惜我那时并不爱它,多年后终于体会到它的美,裙子已经小的穿不上了。
路边有个壮硕的男人,带着一个骑平衡车的小娃娃。遇到马路牙子,男人连车带人一起端起来迈过去,那景象十分可爱。
两旁的胡同大多平淡不起眼。但其中其实大有乾坤。我一直以为真正文艺的北京并不在798、南锣鼓巷或者五道营这些网红景点里,而在东四五六七八九条狭窄的胡同里。前些年采访白岩松时就曾约他到这里,某条胡同深深深处一间名叫1968的小书吧。清静无人,店主是几个原本从事IT行业的大男生。水单很单调,藏书也并不多。胜在有个幽静的小院,以及满满一屋子蒙尘的老物件。去过那么多书店咖啡馆,依然对它印象最深。许多年过去,不知道它是否还开着,改天该去寻寻看。
再向前走,是鼎鼎大名的协和医院了。我坐在车子靠东侧的窗边,没有转头去看医院大楼,反倒是在路边看到“义乳定制,假肢定制”的大招牌,心里一颤。这样绝望的生意,被白底黑字地摆在橱窗里,冷冰冰硬邦邦。走进这扇门的柔弱的生命,只能被生生割裂成另一种人生。该有多疼。
永久落幕的大华电影院依然安静矗立。某年和女伴在这里看电影时,被座椅底下疑似老鼠的动静吓到落荒而逃。早忘了看的是什么片子,只记得那是一部没有结局的电影。就像人生中很多事。
这条路的结尾,是那座走上去总觉得摇摇欲坠的天桥。曾经上面悬着两个大字,“金街”还是“银街”来着?我留意查看,却发现字已经不在了。小时候一直以为那是天桥的名字,某天突然醒悟,天桥就像一座牌楼,那两个字应该是这条路的名字。
是金街还是银街都不要紧。这始终是整个北京城里我最喜欢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