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强调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任务措施和具体要求,对于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提高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日趋庞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创造社会活力的重要力量。流动党员是流动人口中的先进分子,在流动人口中占有相当比例,其管理成效如何、作用发挥与否,直接影响着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和社会治理效能。如何有效解决流动党员管理难、教育难、发挥作用难等问题,更好凝聚起“流动”的先锋力量?关键在于认真落实《意见》要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三点发力”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
在强化识别管理上建机制,确保流动党员“流”而不失。要建立精准识别机制,严格按照《意见》给出的流动党员定义,分层分级对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摸排、精准识别,确保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将流动党员纳入基层党组织。要强化双向共管机制,明确流出地基层党组织负有主体责任,流入地基层党组织落实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责任,完善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联络为辅的“双向联动”组织管理模式,推动流动党员与基层党组织“双向奔赴”。
在精准教育培训上谋创新,实现流动党员“流”有所学。参与理论学习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但流动党员的工作形式比较灵活,生活场所常有变化,导致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紧密结合流动党员工作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一方面,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党建”思维,探索将支部建到“云端”,建立流动党员“线上+线下”学习机制,让流动党员动动“指尖”就能随时随地学习。另一方面,要因材施教、精准施策,根据流动党员的职业类型、年龄结构、兴趣爱好、成长期盼等分类定制“学习套餐”,更加契合流动党员个性化学习需求,切实提升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成效。
在发挥模范作用上作表率,鼓励流动党员“流”有所为。流动党员就是流动的资源,在工作能力、视野格局、资金人脉等方面往往具有独特优势。要创新工作理念,变“流入”为“融入”,将流动党员管理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等工作结合起来,鼓励流动党员在各领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流入地党组织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关心关爱,同时引导其积极参与社区服务、走访慰问、矛盾调处、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在参与融入基层治理中进一步增强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流出地党组织要当好流动党员的“娘家”,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当好农民增收、集体创收的致富带头人,引导其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牵线搭桥、添砖加瓦,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省法院选调生、一六镇罗屋村支书助理 陈英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