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推荐指数:*****
书单:
《找寻逝去的自我》
《滚雪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奇特的一生》
《别做正常的傻瓜》
《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
理解:
暗时间是一本思维方式讨论的书,很佩服刘未鹏,一个程序员,但是尝试着心理学、行为学、神经科学的角度,去探讨观察世界,这也是同为程序员的我们缺乏的。书里面关于思维方式、设计模式、数学推理的一些看法,自愧不如,当然本就是学习的过程。坏的书各有不同,但是好书的特点确是一脉相承的,或引人思考,或带你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暗时间就是这样一本书,第一遍的摘抄,相信以后还会读到他,继续发掘书的也是自己的内心,作更好的自己!
1-思维惯性
人类的思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捷径,每一条捷径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降低了大脑认知复杂性(笼统的看一个问题要比细致的分析简单得多),有助于迅速做出绝大部分时候都正确的判断;但另一方面,它也常常导致人们把大部分情况下成立的法则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说,有多少捷径,就有多少条谬误。
2-暗时间
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显著比例的“暗时间”,你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n你可以车总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你的知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产生庞大的效应。
3-
要充分利用暗时间,不仅要能够迅速进入状态,另一个很重要的习惯就是能够保持状态多久。
4-工作困扰
工作之后的状态就是,首先需要处理的事情变多,导致是不是需要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另一方面,即便能够把任务的优先级分配的比较合理,也难免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中忽然想到另一件事还没做的焦虑来,因为没做完的事情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个“隐藏的进程”,时不时提醒你,中断你正在做的事情。
5-高效的习惯--抗干扰、
只有具备具备超强的抗干扰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起前面提到的种种暗时间。抗干扰能力也是可以练习出来的。
---干扰的环境中锻炼专注能力;
---经常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对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帮助。
6-进度条-规划细化目标和不细化的区别
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善于规划的人,会将目标分割成一个个的里程碑,再将里程碑分给城TODO列表。前阵子流行的GTD方法学,核心的理念就在于如果你把任务分割了,你就有了进度条,你就知道,事情在不断的发展,你总会完成任务或达成你的目标,你会有一个时间估计。反之如果没有这个分割,这个任务或目标对你来说就只有两种状态--“完成”和“未完成”,如果不幸是一个比较漫长的目标,那么你就会发现你的进度条总是未完成,一次又一次等待未果会耗尽你的耐心,让你下意识的产生“这事什么时候才能完呢”的疑惑,没有分而治之,你就不知道未来还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达到牡蛎,这就会让你心生怯意,不敢进一步投入时间,以免血本无归。在这样的心理下,不少人就会选择保守策略--退出,以免到头来花了时间还一事无成。
7-转行不转行?选择
有人会因为无法做出决定就推迟决定,然而实际上推迟决定是最差的决定,在推迟决定期间,时间悄悄流逝,你却没有任何一条路上的积累,白白浪费了时间。
8 泛化--》推广--》举一反三--》抽象
9-观察、阅读、审视
观察、阅读,病别忘带着你的理性去审视,包括本文,弄清楚娱乐是娱乐,知识是知识,如果你想真正得到一些只是,最好过滤一下你的信息。否则你只是在别人的额思考中得意着。
10-专注力
一是专注于一件事情能让表层意识全功率运作,这个是显示的效率。第二点,也是更重要的,它还能够够使你的潜意识进入一种专注于这件事情的状态。
11-《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四代时间管理法则:
要事第一(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即长远积累会对你今后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法则就非常有效。
12-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事情营造比较大的时间块来完成。比如一本好书,或者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最好不要切得太琐碎,否则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利于知识的组织和串联。
13-人的思维
人的思维天生就是极易流于表面来理解事物的。
14-程序员的支撑技术
支撑技术其实都是十来年不变的东西。底层知识永远都不过时。算法数据结构永远不过是。基本的程序设计理论永远都不过时。良好的编码习惯永远都不过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远都不过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旺盛的求知欲都不过时。你大脑的思维方式永远都不过时。
15-看本书吧
有时间吗?看本书吧,传统的阅读和思考永远优于所谓的在互联网上汲取新知识,后者往往浅表、不系统,乃至根本没有价值。
16-好资料,坏资料
好资料的特点:从问题出发;重点介绍方法背后的理念,注重直观解释,而不是方法被发明的时间流程来介绍(先是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怎样分析,推理,最后发现目前所使用的方法)。
怀资料的特点是好资料的反面:上来就讲方法细节,仿佛某方法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往往写“我们定义···我们称····我们进行以下步骤···”。根本不讲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人们最初是因为面对什么问题才想到这个方法的,
其间又是怎样才想出了这么个方法的,方法背后的直观思想又是什么。实际上一个方法如果将其最终最简洁的形式直接表达出来往往丢掉了绝大多数信息,这个丢掉的信息就是问题解决背后的思维过程。
16-学习新知识的三个问题
该知识的体系或层次结构是什么?本质是什么?第一原则是什么。
17-买书
买书不用心疼,因为是长远投资,收益远远大于这点金钱投入。
18-
别人在告诉你一个道理的时候往往只能告诉你怎么做,而难以说清为什么要这么做,遑论“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了(因为他们自己也不一定能说清)
19-普通人学习和聪明人学习
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
20-从不明白到明白为了让一个不明白的人做到明白,你必须要知道从明白到不明白他究竟需要掌握哪些概念,这就迫使我们对我们大脑中整个的知识体系来个寻根究底,把藏在水面之下的哪些东西统统挖出来,把大脑中的那些我们知道但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潜在概念或假设都挖出来,把它们从内隐记忆拉扯到外显记忆。
21-前提、假设、逻辑、结论
一大堆人只会不停地下结论,摆立场,却不见到这些结论或立场的前提、假设和个中逻辑。
22-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
你不能自己站在11层上,然后假设你的读者站在10层,指望着只要告诉他第11层有哪些内容就让他明白。你的读者站在第一层,你必须知道你脚下踩着的另外10层到底是怎么构造的。这就迫使你对你所掌握的或之前认为正确的那些东西做彻彻底底的、深刻的反思,你的受众越是不懂,你需要反思得就越深刻。
23-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24-心中有锤
心中有锤就容易为其奴役: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是屁股决定脑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黄金大锤再说,而且往往颇有成就感却将自己真正原本要解决的问题抛在脑后了,始终莫要忘记提醒自己,“问题是什么?”
但毫无疑问,没有锤子是万万不行的,没有谁会傻到徒手钉钉。重点是选择合适你的工具。这又要求在学习工具的时候始终别忘记它的适用范围。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手中有锤,心中无锤!
25-规则
普通人遵守规则,牛人无视规则,伟人创造规则。
26-简单问题复杂化
事实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的人比比皆是,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的人凤毛菱角。
27-设计模式
总而言之,大众对设计模式的定性存在严重的问题,许多人把设计模式当成精巧利器,就如同解数学题时神来之笔的技巧一样。然而实际上远非如此,设计模式是补丁,其出现往往意味语言不够强大,其使用意味着大量的与索要达到的编程目的无关的样板式代码。
28-避免思维束缚
避免思维被一门语言束缚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其他语言”
29-定理
我有一个习惯看定理必看证明。一个你不明白其证明的定理在我看来比不知道这个定理还要糟糕,因为他给你造成一种懂了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