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5  《小山词》和《纳兰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之因,自动化会威胁就业吗?,如何领导极聪明的人,新闻业的危机与转机,企业战略的6个关键词

吴军  第186封信丨《小山词》和《纳兰词》

如果想知道纳兰性德是什么样的人,看看贾宝玉就知道了。纳兰性德自己讲,他是生活在“缁尘京国,乌衣门第”这样的家里。“缁尘京国”是什么意思,“京国”很好理解,就是北京。“缁尘”就是车水马龙过后扬起的尘土,在当时没有雾霾,大家以城市里尘土飞扬来形容繁华。“乌衣门第”比较好理解,当年东晋时,南京的乌衣巷乃是王导、谢安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居住的地方。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曾经当过康熙的侍读(他的年龄和康熙相仿),又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纳兰性德本可以在仕途上前途无量。可他偏偏又不喜欢功名,很少结交权贵,却喜欢结交寒门文士,更是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诗词上。

如果说纳兰性德和贾宝玉有一点不同,那就是纳兰性德的才气和文学修养可比贾宝玉高得多,和贾宝玉不喜欢读书不同,纳兰性德则非常喜欢读书。纳兰性德的词读起来清新婉约,这在两宋后已经不多见了。他的词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都广为流传。在当时,纳兰性德的词一写出来,大家就广为传诵流行,这种受欢迎程度,只有北宋时期的柳永、苏轼等人做到过。今天,他的很多词句已经成为我们常说的俗语,只是很多人说起来的时候并不知道是他写的,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等。因此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梁启超则认为他是清初第一才子,不无道理。纳兰性德的词确实写得好,他只留下几百首,但随便拿出一首来,读起来都朗朗上口。比如他在冬日里写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如同随手拈来的一般,却又同时具有宋人词和元人小令的妙处,这在宋后实难见到。不过,在北宋,也有一位类似纳兰性德的贵族公子,那就是北宋的晏几道,他号小山,因此所写的词也被称为《小山词》。晏几道的身世和纳兰性德非常相似,也是相门公子,他的父亲晏殊曾经担任过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即正宰相,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作为晏殊46岁才得的儿子,晏几道小时候在家里的地位就有点像贾宝玉,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和贾宝玉不同的是,他14岁便中进士,不过他和贾宝玉一样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斗鸡走马,乐享奢华。但是到了晚年,他家道中落,成为一个落魄文人,这种心境,可能曹雪芹最能理解。晏几道的词也是以深婉细腻而又痴情出名。和李商隐相似,晏几道也是一个以梦写情的高手。他的词中“梦”这个字用得特别多。他的代表作《临江仙》是这样写的: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非常好地写出了对过去情事的回忆,那种明月依旧但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历史上很多人将晏几道和纳兰性德做对比,应该讲他们的艺术成就旗鼓相当。不过很多人在谈到这二人时,对晏几道的评价远不如纳兰性德,比如王国维认为他没有走出五代十国时期的《花间集》。大家对晏几道评价不算太高的原因,可能是宋人善填词者太多,晏几道埋没在其中显不出来,而到了明清,这个档次的词人已经很少了,纳兰性德便显得鹤立鸡群。如果把纳兰性德放到宋朝,可能也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他了。如此看来,晏几道显得有点生不逢时,这也有点像我们常说的“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在世界各国,总有一些贵胄子孙和富家子弟,因为生计不愁而潜心创作或者做研究的。就在纳兰性德和他的那些贫贱之交谈诗论道前后若干年,英国也有两位富家子弟搭起了自己的实验室和天文台,最终他们和牛顿等人一道开创了西方的科学时代。他们是物理学家波义耳(以波义耳-马略特定律而出名,被马克思誉为开创化学的人)和哈雷。

在过去,一直有这样的争论,到底是波义耳、哈雷这些人的工作有意义,还是纳兰性德这样的人对文明的贡献大。其实这很难说,要看处在人类发展的什么阶段了。具体到当下的中国,我们并不缺波义耳和哈雷,倒是很少能见到纳兰性德和晏几道这样的人。

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约翰·亚当斯讲过这样一段名言,“我必须学习政治和战争,这样我的孩子才有可能学习数学和哲学,以及地理、自然历史等等,然后我的孙子才有机会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编织女红和瓷艺”。换句话说,前几代的人要考虑生存和安全问题,这就是亚当斯所说的政治和战争的必要性;接下来要考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科学和工程;当这些事情都做好了以后,人类就会追求艺术等更高精神层面的东西。

很多人希望通过一代人实现鲤鱼跳龙门,能够实现当然不错,但是,更现实的做法可能是像亚当斯所说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后,孩子能够像晏几道或者纳兰性德那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万维钢  周末问答

来自日课:索罗斯的见识

如何科学地、全方位、整体地认知一些复杂的事情呢?比如说,股票投资,企业管理,教育子女,等等。还有是不是,因为人类认知工具和认知方式的缺陷,我们现在只能认知某一件事情的一些方面,而只有科技和认知逐渐发展了,我们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认知世界呢?

万维钢

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全面、准确地认知世界。当然,更全面、更准确一点总是好的,可是认识世界总有个限度。做事做得好的并不总是什么都了解清楚了才行动。有时候无知无畏,先行动起来反而是最好的办法。认识世界要有点贝叶斯定理的精神,大胆假设,敢于行动,但是随时调整。


怎么把在得到所学习的知识内化、固化,转换成一种习惯,进而滴水穿石地影响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万维钢

我们在这里说的都是纸上谈兵,只有付诸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我们是 know-what,不是 know-how. 但见识多的确有好处,比如你再学习新东西会更快。还有,每个人能实践的都是有限的,但是在有限的实践之中,偶尔没准儿也能用上一两招书本上的东西 —— 学而时习(实践)之,不亦乐乎。

来自日课:专家的五重境界

请问您能说说索罗斯这类人的价值吗?谢谢。

万维钢

一般的金融投机,对社会是有价值的。比如说它转移了风险。社会上有很多有闲钱的人,这些钱能生利当然好,损失一点也能承受,他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高。社会上还有很多创业者和劳动者,他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低。有了金融市场,大量的风险就可以从创业者、劳动者身上转移到投资者身上,就更鼓励人们去创业和劳动。如果金融投机发达,银行提供贷款之后,可以把贷款合同卖给更能承担风险的机构,这样银行就能接受更低的贷款利率,让更多的事业开工。像看跌期权、做空股票这些投机手段,有人认为它们促使了市场不稳定,其实研究表明这些恰恰是稳定市场的工具 —— 它们等于是投资者买卖的保险。金融投机还增加了流动性,还能让各种信息迅速产生反应,好的会得到回报,坏的会被惩罚。

嗯(⊙v⊙)就像刚发出的吴晓波笔记,浑水公司简直可以当照妖镜用。

一般道理是一般道理,但具体到当前各国的金融市场,到底应该加强监管还是应该减少监管,是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事实上,索罗斯反而主张应该增加监管。他甚至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向中国政府学习:如果政府判断哪个方向现在已经过热了,就可以直接禁止银行往这个方向贷款!

索罗斯如此主张,是为了避免金融危机 —— 尽管很多人认为金融危机就是他和他这样的人搞出来的。但是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金融危机其实是好事,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还是那句话,我们坐在家里抽象地谈论这些问题没啥意义。


来自日课:意会工具箱里的六种武器

前台和后台那个理论(后台的准备决定着前台的呈现)用于解释房地产房间空间(开放空间贯通亮透、隐秘空间也设计得很精致),似乎……比较牵强、不是很搭。前台后台理论倒是可以解释或运用于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你后台要清正廉洁、集思广益,才能呈现于前台良好的公共政策。(不知对否?)

万维钢

有道理!哈哈。我猜麦兹伯格只是想借助一个名家的理论来说明自己的武器有好的出身。


万维钢

一半美国人拿不出来400美元这个问题,把美国人自己也震惊了。外表看着状况都不错,实际上拿不出钱来。过去二三十年一般美国人的实际收入没有增长,是个大问题。但现在是有些中产阶层也拿不出钱来。一般美国人的财务情况有点像咱们之前讲《自满阶级》这本书的时候说的联邦政府的财政预算,强制性开支太多,可自由支配开支太少。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借贷消费,除了中国人能普遍认同的房子之外,还有汽车、家具、电器等等东西都用分期付款,这还不算信用卡上的冲动型消费。当然,如果该买的保险都买了、该存的养老金都存了,也的确不需要太多闲钱 —— 可是400美元拿不出来,自己肯定是有责任的。有些美国人用自己住的房产抵押,拿贷款出去旅游,像这样的事儿中国人不太可能干得出来。

人们能接受高房价,是因为把房产当做投资,预期自己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就算将来房价大跌,房产也不会是一种一次性服务。房子,承担了多少感情啊。

有个彩蛋

万维钢

有一个有趣的团队叫“ 薛定饿了么 ”,把咱们之前讲过的《量子力学的“人性”》,制作成了一个4分钟的视频小片叫《致命分身》,我觉得做得很有趣,把日课做成小片这件事本身也很有趣,推荐你去看看,哔哩哔哩或者微信搜索“薛定饿了么”或者“致命分身”,都能找到。你还希望把哪集日课做成视频?告诉我或者直接跟他们说,都行。

张五常: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之因

这两年西方喜欢把中国叫做“地球上的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经济体是美国。但他觉得,如果从金钱这个角度来看,这么说不太准确。因为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房价比美国大概高出一倍,高楼大厦的数量远超过美国。而且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大概四倍,没有种族歧视,生产力也不低。再加上中国的基础设施,比如公路、高铁,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每年在国际上的发明专利注册数量也是世界第一。这样看来,中国的经济并不落后于美国。但是如果换一个衡量标准,从人均金钱收入的角度来看,中国还远远比不上美国。

张五常说,在这方面,中国想追上美国不是不可能,但就算真的追上了,恐怕实质性的收入还是比不了。这是因为,美国地广人少,风景优美,在享受生活方面的消费者盈余比我们高。“消费者盈余”是经济学里用来衡量社会福利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消费者盈余越大,意味着人们买一个东西得到的满足感越大。所以如果社会福利好了,人们会感觉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享受到很高的生活质量。举个例子,在美国的二级城市里,一套有着无敌海景的花园房,价格只有大概50万美元,而在中国呢,同样的房子价格可能要高出十倍。

张五常说,这有点像《圣经》里的伊甸园,伊甸园里什么都有,但是都没有市值,亚当和夏娃也没有一分钱,在一些人眼里他们就是穷光蛋。但实际上呢,这种伊甸园的享受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收入,只不过因为没有市场,不能把它们也折算成市值加到财富总数里去。

张五常认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知识引进,他觉得,文化和知识会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关键。

从大体上来看,地球上只有三种资源,分别是土地,劳动力和知识。在这三种资源里,土地不能移动,别人的就是别人的;劳动力虽然可以移动,但是在国际间移动还是比较困难;只有知识是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因为大多数知识没有专利保护,就算有也只保护十多年,并且一旦外泄就不能收回。张五常说,中国这几年经济增长得快,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界的知识涌进来的速度快,中国青年吸收得也很快,这就让中国在知识方面有了很大的优势。而且中国在学习知识方面的限制比较少,也会加强这种优势。张五常拿建筑和装修工人举例子,中国的建筑工人一般都是全能型的,样样都会,而在西方呢,因为有工会的限制,水归水,电归电,煤气归煤气,每种工人之间干的活是不能够“过界”的。

第二个关键原因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快,基础设施就是比如矿井、铁路、公路、桥梁等等。

张五常说,在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劳动力一直很廉价,所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得特别快,不仅速度快,现在质量也越来越高,已经能达到世界级水平。张五常认为,和西方相比,中国的优势是能不计成本地、快速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但是西方不是这样,他们会先想建这个东西是不是划算,可实际上呢,并不是所有的基础设施都是划算的投资。比如说高铁,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就算是回本都遥遥无期,但这并不代表不应该建高铁,这些大兴土木的投资都不能光从金额的支出和回报来看。张五常说,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很少是亏本的。眼光看远一些,这些基础设施对中国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


麦肯锡:自动化会威胁就业吗?

研究院评估了美国800多种职业、2000多项工作内容的自动化潜力,拿销售人员来举例,在销售人员和顾客打招呼这个动作里,需要人的认知能力,比如他要检索这个人的信息,输出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还需要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情感能力等等。

然后在行业专家的帮助下,他们设计了不同的场景,来考察自动化技术能不能取代这些能力。我们通常觉得,那些高工资、高技术水平的工作不太容易被机器取代。可是报告却发现,虽然整体来看有这样的趋势,但几乎所有的职业都有自动化潜力,就连公司CEO这样的职业也不例外。而且通过改进现有的技术,在全球所有工作里,会有一半的工作内容可以实现自动化。数据显示,60%的职业有3成以上的工作内容是可以自动化的。

那么,自动化到底会不会威胁就业呢?报告认为,自动化只是改变了就业的趋势。很多职业在完全自动化之前,都会先经历部分自动化。

从历史上因为技术革命而导致大规模失业的先例来看,劳动力市场一直都很活跃,新的职业、新的工作岗位会源源不断地被创造出来。举个例子,美国农业的劳动力占比在1900年是40%,到了2000年就只有2%了,制造业的劳动力占比也从25%降到不到10%。但在这个过程里,新的岗位弥补了这些消失的工作,可是在当时,谁都不知道哪些新职业会出现。这种情况对全球的影响是怎样的呢?我们可能觉得,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工作技术水平相对比较低,这些工作更有可能被机器取代,所以自动化会先从发展中国家开始推进。

但报告认为,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薪酬水平比较低,推进自动化的意愿也就没有那么强。而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发达国家呢,自动化应用的商业发展前景更有吸引力,他们也就会更积极地推进自动化。

而且研究显示,自动化可以带动全球经济的增长,甚至是缩小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差距,尤其是,它可以帮助填补因为人口老龄化而减少的劳动力缺口。

报告中说,在过去的50年,拉动各国GDP增长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就业人数的增长,还有一个是生产力的提高。但是现在因为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变少了,而自动化正好可以补上这个缺口。

报告认为,自动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它把全球的国家大致分成了三类。

第一类是发达经济体,比如澳大利亚、法国、日本、美国这些国家。

这些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普遍,而自动化可以帮他们提高生产力,才能达到理想中的经济增长预期,所以发达经济体对自动化的需求是最迫切的。

第二类是老龄化的新兴经济体,比如中国、俄罗斯、阿根廷、巴西。

报告认为,自动化可以帮助这些国家保持现在的人均GDP水平,但是如果希望国家经济更快增长,还需要其他提升生产力的方法,比如业务流程转型等等。

第三类是年轻的新兴经济体,比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土耳其等等。

报告认为,这些国家没有老龄化问题,劳动人口还在继续增长,所以人均的GDP是可以维持在现在的水平的,对自动化技术的要求可能没有那么迫切。但是因为新兴经济体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会因为自动化的普及而消失,所以如果想要继续发展经济,还是需要自动化技术,还有其他提高生产力的方式才可以。以上就是这份报告所说的部分内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人机共存的新纪元:自动化,就业和生产力》


哈佛商评:如何领导极聪明的人

美国圣达菲学院是一个特殊的学术机构,这里没有各种系,没有正式的等级,也没有终身教授制。但是,它仍然吸引了250多位各学科顶尖的科学家在这里开展科研工作。这所学校校长大卫·卡拉克尔分享了6点经验,可供任何组织的领导者借鉴。

第一,要保持谦逊,把自己视为“跟着一群将军作战的上校。”

天才需要有好榜样带领,定好调子。但更重要的是,领导顶尖人才共同做事,就是要鼓励他们成为组织中的一分子,强调协作的价值,而不是生硬地向他们推销某种理念,或者是制定过度细致的管理制度。

第二,不要美化失败。

一些管理者为了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喜欢美化失败的作用。对此,卡拉克尔完全不同意,他认为,如果明明知道会失败,再聪明的人也会失去做事的动力。面对失败,首先要做的事情不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而是重新梳理面临的挑战,采取新的措施来克服困难。卡拉克尔说:“在圣达菲学院,我们不只庆祝成功,还庆祝大胆试验。”

第三,鼓励聪明的过失。

人们都不喜欢分享突然冒出来的疯狂的主意,怕出错,怕尴尬。但是,领导者应该多创造机会,让人们分享看似“漏洞多多”的想法。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想法不成熟,但是经过打磨,这些想法没准儿就会变成伟大的成就。不过,这并不代表无条件地支持失败,卡拉克尔引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默里·盖尔曼的话说,“错误的想法有时很有趣,但正确的想法才是伟大的。”

第四,组织是锻炼的熔炉,不是舒适的育婴房。

领导者都应该鼓励进行严格又有建设性的辩论。一方面,辩论能锻炼每个成员顺利应付高度不确定性的挑战。另一方面,辩论还能帮助大家理解事物,测试观点。不过,很多企业并不喜欢这种建设性的讨论。创新往往会引起辩论,而辩论必然会引起冲突,比起创新带来的冲突,人们往往更看重内部和谐。但是,作为领导者,应该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打造一个既能开心分享、又敢于提出质疑的氛围。

第五,像研究最佳做法一样研究“愚蠢的”做法。

为什么要研究愚蠢的做法呢?卡拉克尔说:“愚蠢才是为何出错、如何出错的核心”。即使是顶尖人才,也会做出愚蠢的事情,因此,不断地克服集体愚蠢是领导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像圣达菲学院,虽然扁平化的层级能够避免一部分问题,但只有结构上的安排还不够。大型企业里掌舵最稳的领导者懂得审时度势,有时候需要利用官僚体制,有时侯则要彻底绕开复杂的层级。

第六,是坚持不懈。

卡拉克尔过去的经验告诉他,当对你的质疑来自一群顶尖人才时,作为领导者,要能保持初心,坚持自己的判断。在事事不顺的时候,哪怕最基础的管理学都不起作用了,领导者都要坚持下去。只要愿景没问题,目标站得住脚,你能坚持的时间可能超出自己想象,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连线》:新闻业的危机与转机

《连线》3月刊一口气发了8篇文章来讲这个主题。

新闻业面临的三个危机:
第一个危机,是信息安全方面的“圆形监狱”困境。

圆形监狱,就是周围一圈环形的囚室,中间一座监视的高塔,囚室里犯人的一举一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高塔装的是百叶窗,犯人看不见塔里有没有人,就会时刻都觉得自己被人监视,惶惶不可终日。在信息时代,监视和信息安全是新闻业的心头大患。

比如斯诺登曾经揭露,一些英国间谍从新闻媒体窃取过大量的邮件,美国警察部门也曾经通过记者的通话记录去追踪是谁向记者批判自己的。一系列事实证明,保护新闻业信息安全、保护记者人身安全都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个危机,是假新闻已经成为了一种产业。

《连线》杂志举了一个例子,欧洲马其顿有一个“假新闻”小镇,这儿的年轻人大量炮制假新闻,用来吸引流量、挣广告费,光是美国大选的最后几周,这个地方就注册了一百多个支持特朗普的假新闻网站。本来这个地方人均月收入只有三百多美元,结果有人靠着做假新闻,三个月就挣到了上万美元。

第三个危机就是,人们对新闻业的信任陷入了恶性循环。

现在新闻来源越来越广泛,很多媒体不得不靠唤起受众情感共鸣甚至激怒受众来吸引人关注、分享。结果是,新闻越制造冲突、越有偏见、越煽情,就越多人传播,传播出去又会影响更多的人。这样恶性循环下来,真相就被冷落了,人们对新闻业的信任也跌到了历史最低点。

虽然新闻业面临着突出危机,但《连线》杂志也告诉我们,情况可能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比如,虽然都说传统媒体衰落了,但看传统媒体的人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多。2016年年底的一份报告显示,《纽约时报》纸质版的日阅读量超过了纯互联网报纸《赫芬顿邮报》,而且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等传统媒体,它们的晚间新闻观看量,比点击率最高的新闻网站还要多出几百万次。而且,新闻媒体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发展转机也大有看点。

《连线》杂志列举了几个案例,可以作为应对危机的三个方法:
第一个,是传统媒体及时转型。

《纽约时报》一直是正统新闻业的龙头巨擘,但是2014年的一份内部评估报告暴露出了很多深刻的问题,比如重印刷、轻网络、抗拒变革等等。这份报告触发了《纽约时报》的数字化变革战略,他们大力投资核心新闻业务,同时持续增加新的网络服务和功能,包括个性化健身建议、互动新闻内容和虚拟现实影片,让现有用户离不开数字订阅,也能吸引更多潜在用户。《纽约时报》转型的主要目标不是简单地增加广告收入,而是让数字订阅成为媒体的主要引擎,即使印刷媒体永远消失,它还是有能力让旗下的记者在全球各地继续进行新闻采编工作。

第二个方法是新兴媒体寻求全新定位。

《连线》杂志举的例子是一家叫Blavity 的新兴媒体公司,它致力于为有色人种发声,被誉为“黑人千禧一代的BuzzFeed”。他们清楚自己的用户需要就某个话题进行交流和争辩,所以他们业务发展策略的一部分是依赖用户生产内容,网站上大约有60%的文章和视频是用户提交、再由员工进行编辑的。这样既可以邀请读者参与编辑流程,也能让新闻有很强的目标受众针对性。

第三个应对方法是应用新技术,革新工作方式。

《华盛顿邮报》就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2016年,它的写稿机器人正式亮相,在8月的里约奥运会上主要写以数据为主的简讯,但是到了11月的美国大选就能写出分析性的稿件了。机器人不仅能写稿,还能提醒记者注意一些反常数据、找到独家新闻。《华盛顿邮报》认为写稿机器人不会让记者这个职业消失,而是将记者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聚焦更有价值的内容。以上就是《连线》杂志对当下新闻行业危机与转机的分析,供你参考。


马云:企业战略的6个关键词

关于战略的描述,马云主要提炼了6个关键词:使命、愿景、价值观、组织、人才、KPI。其中,前三个决定了组织的方向,后三个和具体的执行有关。

第一个是使命感。

马云认为,使命感对一个组织来说最重要。使命感不是一个人相信,而是加入这个组织的任何人都相信。所以做企业一定要想想,你这个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如果随便一个员工都能说出这个公司的使命感是什么,使命感就叫有了。使命感不是老板说出来的,老板要把它做出来。如果你真相信这是使命的时候,你天天在公司里面重复讲,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也要先问一下是不是符合使命,就能够形成一种训练,你的团队的力量、集聚能力、人才的靠拢能力就强。

第二个是愿景。

愿景就是公司要去哪里,要发展成什么样子。马云说过,阿里巴巴要做102年,横跨三个世纪,所以阿里巴巴每一次的重大战略决策,都必须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做这个事情对十年以后有没有效果,如果对十年以后没有效果,这个事情就不做。马云说,中国很多企业学习硅谷的模式,但是他不太喜欢,他喜欢西雅图的模式。硅谷企业走的路线是风险投资,高速成长,风险投资设置五年到七年,它也希望你早点卖,希望你撤出。西雅图模式是基业常青,像微软、波音、亚马逊、星巴克都属于这种模式。

第三个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做事的方法。

没有做事的方法,没有做事的标准,企业肯定玩完。所以马云说,阿里巴巴那时候的价值观考核非常严格严明,形成阿里巴巴最早的铁军,然后团队合作,大家一起去做一件事情,共同完成。每次的正面考核和负面考核,形成了阿里当时的文化,这一波人成了阿里巴巴最了不起的一帮支柱。后来阿里巴巴做淘宝、做支付宝,反对的人有很多,但是这些人一旦决定干,就会全力以赴。

第四个是人才。

马云说,首先是不要迷信找最好的人,要找最合适的人,最好的人一定是你培训出来、磨合出来的,是争吵出来、练出来的,天下没有一个人招进来就完美无缺了,招进来一定是有问题的。其次,你招人是招你的老板,你要找比你强的人,把他请进来,找可以当自己老板的人至关重要。此外,小公司的成功是在于聘请什么样的人,找到合适的人会让你的公司迅速起来;大公司在于开掉什么样的人,因为大公司里面最容易出现那种不干活的人。有关人才,马云还提到了接班人制度。他说任何公司、任何岗位都要有接班人制度。轮岗是接班人制度最好的一点,公司越年轻的时候,越旺盛的时候,越要找接班人,越要建立接班人制度。

第五个是组织。

马云说,组织问题更为关键,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是企业一定要做的。如果人没有,靠组织补;如果组织没有,靠人补。比如,阿里巴巴和淘宝重大的组织变革,就是合起来打,或者是分出来打,支付宝本来在淘宝里面,后来拆出来了。什么原因,一是对手变化了,二是环境变化了,还有一个就是人才不够。比如有些业务实在来不及,你人不够的时候,不要全部都做,这样会弄得一塌糊涂,干脆停掉两个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做起来,有舍才能得,可以合的地方一定合,要分的时候一定要分。势头不错就分;势头不行就收,收了以后马上合起来,团队人才进行轮岗。

第六个是KPI。

马云说,所有人都讨厌KPI,但是没有KPI是不行的。KPI最忌讳是愚蠢的分法,我们今年做五十亿,你分两亿,他分三亿,这个太粗放。KPI是一个结果,要重视前面的事情,你要知道做好哪几件事情才有结果,KPI在前面的分析极其关键。KPI是从下往上进行讨论,但是从上往下做决定,决定是老板做,KPI设得好不好,决定了一家公司第二年活得好不好。KPI的决定过高,让员工一点信心没有,过低了,你会越做越累。KPI是一种领导艺术,非常难,千万不能KPI分解,如果明天要完成30亿,你发现所有人都在考虑这30亿从哪儿来,一定出问题了。你要考虑做30亿,大概要做这样几件事情;做这个事情成功,要哪几个人;做那个事情成功,要哪几个人,这样才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弘丹老师给我们大家发了一个名为《写出心灵的故事》的电子书。我看了一小部分,感觉有触动。今天早晨提笔而练,题目叫...
    喜水阅读 195评论 1 1
  • 图/托姆布雷 文/牛为 太阳在天上 会不会走得很痛苦呢 它有没有办法? 一定是 有酒就行。 早晨红着脸爬起 不用梳...
    牛为之阅读 355评论 0 4
  • 有句老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战士。用到写作上,将军是什么?无非是成名成家和稿费。谁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敢承认,那...
    布衣天下阅读 218评论 0 2
  • 黑幕渐渐拉起, 你惺忪睡眼慢慢睁开, 灯光,不是你的眼睛, 喧嚣,也不是你的声音, 灯红酒绿只...
    苏苏寒叶苏阅读 373评论 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