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一直很喜欢课本里的王维诗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这些诗每每读来都好像心灵被洗刷了一遍,变得通透、干净,而且能够引起人无限的遐想,也难怪苏轼夸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
我以为王维的诗都是上面那种空灵简洁的,所以趁暑假买了本王维诗全集,打算每天看一点好好欣赏,陶冶陶冶情操。
结果看了才发现原来王维的诗不仅形式极其多样,五言七言、绝句律诗都有,也不都是课本里那么短的,像《哭祖六自虚》之类就蛮长。
而且内容也很丰富多彩,除了吸引我来的那些描写日常生活和景色,显得禅意十足的诗歌外,“诗佛”王维其实也不乏意气风发、雄浑刚健的杰作,这里只举几个例子: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出塞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特别是第三首,“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句诗老早就知道了,觉得真是大气磅礴,我华夏牛逼!看的不少网文里面主角也用这句装逼。但我倒是从来没查过这句诗的出处,更没想到这居然是王维的手笔,另外这首诗里的其他句子也是富丽堂皇一派贵气,很难把它和那位隐居山中的“诗佛”联系起来。大概也确实是我读书太少,才疏学浅了吧。要努力了啊!
如果有人也和我一样对王维诗歌停留在课本里的刻板印象上,并因此喜欢或讨厌的王维的话,那不妨也找来读读这些很不王维的诗,肯定会有收获的。
反正我读这些诗读得多了,觉得更加喜欢王维了,因为他在我的心里变得更立体更有生气了,他的人生经历、交际往来和心路历程都透过一篇篇诗歌慢慢在我眼前铺展开来。我不仅仅是在读诗,也是在和一个生活在千年前的古人闲谈聊天。这和学课文时面对贴着“诗佛”标签的名人偶像是截然不同的感受。下面这首诗读着就颇有趣,又像自嘲又像自夸,还有点萧瑟。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
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
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偶然作》
同时我的眼界和诗歌审美也有了不小的提升,原来读诗一看见生僻字太多就不想看,一看见诗太长就觉得难受读不下去,诗句不合现代的韵就不适应,诗里面没有朗朗上口的所谓“绝句”就觉得不是好诗(难怪现在许多推文都要弄几个金句)。现在这些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当然,也像俗话说的“数量一多,质量就不行了”。王维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四百多首,这么多诗不可能首首都好。许多都很无聊甚至于格调卑下。
大多数是些应制诗,文采当然好些但气质和今天的老干部体差不多。比如:
四海方无事,三秋大有年。
百生无此日,万寿愿齐天。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
玉堂开右个,天乐动宫悬。
御柳疏秋景,城鸦拂曙烟。
无穷菊花节,长奉柏梁篇。
——《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
这类诗因为实际需要名字都这么冗长,作为历史资料大概更合适。
也有些是因为我没有类似经历,距那个时代也太远,所以难以感同身受。比如最开始提到的写得蛮长的《哭祖六自虚》。王维自己是因为友人英年早逝而伤心不已,我读来几乎没什么印象,就知道“哦,老王挺伤心,大概哭了不少”。
还有这首诗里用了太多句子夸这个友人多么有才华了,搞得和应制诗一样虚了。和那首传唱千古的阳关三叠一比,更可见深情其实未必需要多长的篇幅来描绘: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总之王维的诗歌很多彩!绝不只有那些空灵的小品,也绝不是一个佛字能够完全概括的了的,虽然这是他最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