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产品在商业化过程中,如何降低广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补充:很多APP都需要植入广告来进行商业变现,但是过多的广告极易让用户厌烦,有哪些方式可以在不减少广告数量的前提下,降低广告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题主您好,谈到降低广告对用户的影响,我有下面几点想法:
一在广告形式,二在内容质量,三是用户定向,四是白名单,五是商业模式
一、广告形式
常见的广告创意形式:
横幅广告(banner ad):展示广告中最传统,也对典型的形式。
文字链广告(textual ad):这种广告的素材通常是一段链接到广告主落地页的文字,是搜索广告中的主流形式。
富媒体广告(rich media ad):往往利用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表现形式,在不占用固定版面位置的情况下,向用户侵入式地提供广告素材。
视频广告(video ad):伴随着在线视频的发展而不断壮大,包括前贴片、后贴片、暂停等类型。
社交广告(social ad):常见形式为信息流广告。
移动广告(mobile ad):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类型有横幅、开屏、插屏、积分墙和推荐墙等。
邮件定向营销广告(E-mail Direct Marketing,EDM):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目标用户进行营销。
原生广告(native ad):主要是通过在信息流、内容流里发布具有相关性内容的营销行为。
(上述划分方式部分摘录自《计算广告》。行业对于广告的分类大同小异)
显然,原生广告、社交广告、(基于搜索的)文字链广告等,对于用户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举个例子,搜索关键词(广告)是一种主动行为,因此通常,用户关注度会更高,因此点击率、点击价值也要比平均值高出不少。
原生广告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原生(native)意味着与原本的内容高度融合,让广告作为内容的一部分植入到页面设计中,对用户体验相对较友好。当然广告效果也比较不错。
P.S.特别提出移动端的积分墙、应用墙广告,游戏里缺金币,不想充值怎么办?主动打开广告啊,看一个广告5金币,下载一个APP100个钻石~~这种情况下,应该就不是纯粹的打扰了。
二、内容质量
广告的内容(创意),同样对于用户体验有比较大的影响。一个制作精良的广告,通常让人的心理能好受一些,比如我就乐呵呵地看过好多回Uncle Drew的“微电影”。
三、用户定向
也可以叫用户画像、用户标签、精准推送......讲的是同一个逻辑。
举个例子,我是广告主,我的产品是北京地区的整容机构,目标客户是北京地区,25-35岁区间的女性,那么就生成了几个标签:地理标签、年龄标签、性别标签等。所以,用户定向,在优化资源(也是优化利润)的同时,尽量避免了对无关用户的打扰,比如我是上海地区,15岁,男生,自然看不到上面的整容广告。
上面是简单的例子,而Facebook、Twitter的操作复杂的多,包括更精准的标签体系、更缜密的推荐逻辑等。这些公司会根据用户的分类(用户画像、用户标签),进行精准的投放。仅以用户兴趣为例,“Twitter共提供了350个类别的选项,如教育、美食、美容、书籍等等,每一个大类下又细分出众多小选项,比如电影下又细分动作片、动画片、喜剧片等,广告主只需要勾选相关标签,就能投放到有相关兴趣属性的目标人群。“
广告精准推送是优化、而非解决带给用户的不适感;此外,大数据分析也只是概率问题,不能做到100%精准。
四、白名单(选择性屏蔽)
Facebook、知乎等网站,会提供【屏蔽】选项,用户【屏蔽】某条广告,等于用户的一次意见“我不喜欢这条/这类广告”,当然了,用户也可以主动提交屏蔽原因,基于此,Facebook可以做进一步的优化。
反过来说,用户对某条广告进行了互动,也等同于告知网站“我喜欢/不排斥这类广告”。比如朋友圈里,你可以对广告进行点赞、评论。
五、商业模式
广告是互联网行业的主要变现模式
来一组图证明下(国内外主要互联网公司广告营收占比,2015),
P.S.腾讯部分,由于有泛广告类业务(游戏分发),所以比较特殊。
数据有些旧了,大家可以在2016年报上更新上述公司的数据,不过整体趋势不会改变。
因此,最后问题回到商业模式,这也是所有问题的本源。
通过付费,代替广告带来的不良体验。
例如,视频网站,通过付费跳过广告(个别网站除外);APP,通过付费版本,替代免费版本......
以上,是我对改善用户体验的几点看法,欢迎各位朋友指教、补充,十万分感谢。
祝大家新的一周开工大吉。
六、参考阅读
1.原生广告案例有哪些?内容营销中如何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原生广告做品牌传播? 来源:知乎
2.计算广告;来源:出版物
3.被看重的为什么是信息流广告?来源:艾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