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桃溪镇中心小学 鲍莉丽
这几天看了《双向养育》的前三章,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我需要写下些什么┄┄
一、关于孩子的养育
(一)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养育方式?
对照着文中所罗列的三种养育方式,我觉得已经走进了“专制养育”的胡同当中。有那么几次,我分明看到了家里8岁的小朋友因为不会组一个词而用有些惊恐的眼神望着我┄┄此时,头脑中浮现的小朋友紧张模样着实让我后怕,造成这样窘状的根源一定是我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几次,小朋友忘记了词语,我会表现出一丝不耐烦;也有几次,小朋友因为不专注,因为态度不端正被我用戒尺打了屁股。我之所以这样做,只是希望能够让小朋友认识到错误,殊不知我这样做的效果就是让小朋友被动中失去了自我,因为畏惧而认错;殊不知我这样处理事情的方式会把孩子推向了另一个“深渊”——学会撒谎,然后会造成他习惯性地推卸责任。
天哪!我犯下了一个多大的错啊!此刻,很庆幸我遇见了这本“双向教育”。书中说,“人们抗拒是不是改变,而是被改变。”人不是天生就是脾气暴躁的,是我们一直不够理解他们,不能及时get到他们真正的想法与需求,不能给予他们主动去认识错误的时间和空间。此刻,我瞬间就理解了,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会表现出焦躁不安,这是因为他们也会如我一样,因为缺少他人的理解因而焦虑、而孤寂、而抗拒、而愤怒。认识到这一点对我很重要,因为这告诉了我要站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要多靠近孩子心的距离。
“双向养育”的特别之处在于:解决问题的责任由父母和孩子共同承担。它既不允许孩子逃避责任,也不会巨细无遗地限定孩子行为的一切细节。我真的该重新思考在养育孩子上的定位,我要的结果是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养成这一结果的过程是命令式地让孩子遵从,还是换一种方式,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呢?就在这样的思考驱动下,我开始尝试着方法的变更——给予孩子自主决定的空间,加之适时的指导。这几天,我就以他最薄弱的“吃饭慢”为突破口进行试验。那天,我和小朋友坐在一起商量:今天我们一起来改变吃饭慢这个弱项好不好?什么样的办法可以更加有效呢?你觉得多长时间吃完饭是你可以接受的?于是,“每天30分钟吃饭”的目标就此定下,然后我们一起努力开启。接下来,我作出了这样的指导:这样的情况能坚持1周,便可以得到奖励。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特别有效。我们又用同样的方式制定了作业完成的时间规定,我们越发地觉得这样的方法好且有效。在此之前,我总认为“每天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帮助检查作业,然后上交给老师”是我要经历的必要流程,但此时我明白了,要让孩子意识到一份责任心的重要性——吃饭、完成作业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我只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安排好时间,让他知道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找我帮忙,那么,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少一些对孩子的控制,就是给孩子多了一些喘息的空间。所以,我完全相信我的孩子一定能尽早地养好习惯,形成独立自主的、自力更生的美好状态,从而更加快乐、幸福地成长。因为,只有能够自我控制的孩子才能够做到自律。除此之外,我更希望孩子能够在未知的领域中又超强的适应能力、创造力和快速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要通过理解和尊重的方式教导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应有自己主宰,任谁都不可以,哪怕是自己的父母。
接下来,我会与孩子在一起,突破自我,相互影响。
(二)如何启动“内在驱力”促成长?
许多人都会根据别人的看法判断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外在驱动”,看到这个,我立马就想到了自己,我对别人的赞赏有着很强的依赖,这些赞赏或多或少支撑着我努力向前走,所以很多时候我会觉得异常孤单,很容易贬低自己的价值,也经常会有不自信的感觉。我就如那温室里娇嫩的花儿,需要精心地呵护才能给予我生命一样,反之,我便会逐步枯萎直至死亡。如此被动地去凸显出自己的价值,让我意识到了它可能在影响着我的教育孩子问题上也在间接地把孩子往“外在驱动”上推。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然而,怎样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呢?
我慢慢地想,慢慢地作着小结。于是,几条提纲罗列出来了。首要,我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不在乎是否会引起别人的关注,也不在乎是否会引起别人的议论,努力做好当下,做好自己;接着,便是用爱去浇灌孩子。对孩子抱有更积极的态度,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对孩子说,“我可能会对你做的一些事感到失望,有时候还可能特别生气。但有一点你要知道,那就是我要理解你和你的所作所为是两码事。无论发生什么,都永远不会改变我对你的爱,我都永远爱你。”这种信息可以反复传递,当孩子不再害怕失去父母的爱时,信任之花会自然绽放,就不会害怕与你分享真实的想法和经历。他们可能会犯错误,但不再担心坦白错误,因为他们知道,犯错也不会让你对他的爱减少半分。最后,我要对自己说,孩子值得我们付出最深的关爱,我们是他们唯一的父母,唯一的依靠。
二、关于自身的思考
(一)对“追求”的思考
我在思索,为什么我要通过外部来寻找自身的价值呢?这或许跟我过分追求完美有关。 在工作上,我要做到精益求精;在生活中,我也同样有这样的心态,这点从“洁癖”上可以体现出来;我在乎很多细小的地方,外表大咧却难掩我有一颗特别细腻的心。或许正是这样,当有出现不能达到我预期目标的事情时候,我心里就会极不舒服,然后强迫着自己一定要做好为止。对自己太过苛刻,延伸至对别人也苛刻,这在某些时候的确给自己徒增了很多的烦恼。或许,我应该尝试这样做:需要对自己苛刻,因为对自己狠一点,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对身边的人宽容一些,尤其是对家人,要抱有无条件的爱,我们关注彼此,赞赏各自的优点;学会去尊重个人差异,接受不完美,就如别人也接受着不完美的我一样。
(二)对“思维”的思考
我看着自己每天努力的样子,总觉得自己是充满了满满正能量的。但是,当我看到书中的这位妈妈对未知事情的态度被评价为是糟糕透顶的想法时,我有些蒙呆——“对结果做着最坏的打算,这样就不会太过失望”难道不是一种自我调节情绪的良好方式吗?带着困惑我往下追寻着答案,终于,我明白了这“糟糕透顶”的想法有着十分科学、合理的解释:如果我们一直这样负面地考虑问题,虽然内心十分希望获得好的结果,但负面思维会变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已经事先在心里打了退堂鼓,所以就难以用积极的心态去努力争取,结果也肯定是不尽如人意的。
“人生如磁石,我们展现什么,就吸引什么。”这说得可真是太有道理了呀!那么,接下来我就要培养我的积极正面思维,告诉自己要努力,告诉自己一定行!然后与积极向上为友,与努力奋进为伴。
这一丝体悟,一点思考,谨献给3月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