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心地段有了自建的房子
尽管用了六万三千元就在距新区管委会不远处买到九分地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权,但那可是二十二年前的事,在当时正好是一套三室一厅商品房的价格。除了代摊的前后道路面积,个人宅基地的实用面积仅六分三厘,长35米,宽12米,共计四百二十个平方。比家乡的宅基地大了两倍还多,当时和老陈说,这回是在未来的闹市里实实在在当了一回地主,可想而知当时是多么自豪。
人生在世的好机遇并不是很多,碰上了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会错过。但这回不光是有迫切的愿望,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最关键的是在机遇面前,做好了资金准备有能力去购买土地使用权。不少人都知道是大好事,机会难得,可是手头太紧只能望而却步。还有人有经济能力,却对新区的未来发展不看好,缺乏信心,从而失去了机遇。当时新区管委会为了迅速形成吸引力,在购地合同中还有严格要求,如果不及时按照规划建房,要收回土地使用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缺乏资金来源的人进入购买行列。
新区管委会当时对商住一条街的统一标准是:临街必须建设三层楼房,一层门面房的高度不得低于4.2米,二三层的高度不得低于3.9米。至于进深多少,官方没有限制。再三权衡之后,鉴于囊中羞涩,我把和老陈同样的设计图进行了修改,进深由12米左右减少为8.44米,把临街三层楼的面积压缩了三分之一,变成三百平米。考虑到围墙以及后门还需建三间平房,总面积近四百平米,以当时的市场价估算,至少还需要二十余万元,自有资金连一半都不够。但必须硬着头皮上,用继续挣着花,先借再还的办法向前挪。
公元二000年,金谟西路的房子全面进入粉刷装修、安装卷闸门铁大门、打院落水泥地面,收拾院中花园的收尾工程阶段。尽管匠工们揽的活多,三天两头的缀工,但此时已无天降大雨的忧虑,也无入住使用的急切,因而心情从容淡定,时刻享受着新房带来的自豪和乐趣。
由于自己把前楼的进深压缩了三米,所以院落与邻居相比就显得特别宽敞,院中花园也是金谟西路最大的一个。记得有一次去人力市场上找民工整修花园,说好两个工。两个民工当时以为我傻,心想一个院中的花园能费多大事,就是翻地也不过一半个小时。可是一看到花园自己就觉得失算了。他们没有想到几乎和农村的一院宅基地还大,尽管我当时就提醒他俩花园很大,他们还是想象力不够,认为毕竟是个院中花园么,能有多大。实际上将近三分地大呢!我把花园的四个角落按春夏秋冬四季划分,种植了牡丹、月季、海棠、腊梅,保持四季有花开,中间是一丛石榴,红红火火的。还种植了多个果树和蔬菜。当时认为,这辈子再也不会建房了,这样的住宅已经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