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毫无疑问加重了我的焦虑,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看见屏幕右下方的红点就开始忍不住点击,明知道自己手贱,却又控制不住好奇心,此乃人性的弱点。
看见同事A君更新了状态,也不过晒晒家常便饭,底下却跟帖点赞无数,咦?连领导也来了,为什么,从没见boss光顾过我的主页?
远在纽约的高中同学B君,晒出了求婚的Harry Winston钻戒,好大好闪,偷偷百度了一下价格,亮瞎狗眼,美帝的物质丰裕非我等国内小白领可比,心下一阵酸楚。
再看C君,循例又在晒娃,孩子是好看的,可是母亲的摄影技术实在是渣,这年头手机摄像都媲美单反了,却连近距人像都拍糊,真是,啧啧啧…
好吧,不得不承认朋友圈就是人性的修炼场,看见了别人盛装打扮的喜怒哀乐荣华富贵,也看见了自己暗地掩饰的心有不甘腹黑吐槽。
然而,谁敢说自己不会被朋友圈牵动情绪,中学政治课的第一堂就讲了“人是社会性动物。”,既然生活在集体里,免不了就有高低尊卑。每一次刷新朋友圈,对方展示的图片信息都在帮助我们分辨和定义他/她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也剔除别人也被别人剔除,最怕久未联系点进头像看见冷漠的一道杠,也怕社交关系需要点赞维持,不得不殷勤的到处比心,还怕自己发布的言论不受待见,又影响了相关联系人的印象。
只好分组只好沉默,越来越无话可说。
某天看到李笑来建议不要把注意力投在朋友圈上,最好关闭,几乎是毫不犹豫就做了。第一天,有点手痒,第二天,感觉清净,第三天,心情平和,第四,第五天…已经忘了还有这个社交入口的存在。
关闭朋友圈,几乎是关闭了焦虑的根源,意味着彻底退出虚假社交,人有时候就喜欢欺骗自己,试图在繁荣的泡沫里找寻安慰,而实际上,脱离备注也许连对方姓甚名谁都不知道。
是真的关心圈里的ABC君吗?才不是!现实点来说,只是成年人走出学校后无法再通过成绩榜来决胜负,不得不通过朋友圈的信息来判断对方生活的好坏,以此确定社会排序。
是真的有在圈里获得支持吗?才没有!我讨厌那个从来忽略我却殷勤给纽约B君点赞留言的某小姐,也讨厌看到旅游定位就私信要求代购的自私“朋友”,更屏蔽了开始做微商不断刷屏的某同学,真真烦透了。
退后一步,屏蔽朋友圈,彻底斩断来往,倒是让我平白多出了好多时间思考事情。人确实是生活在集体中,却也要明白孤独才是每个个体的常态。不强求虚假人际,坦率承认孤单,反倒似卸下重担,常吁一口气。
成年人不是小学生,不喜欢对方真的不必跑到面前摔下断交信,只是渐渐地不来往了,悄悄淡出对方的生活。若是遇到几个相处愉快的,约出来吃顿火锅,聊聊近况,心里反倒暖和充实好久。
互联网社交时代,圈子得到也快,失去更快,静下心来想明白,遇到真对头的朋友,心里是会如沐春风开出一朵花儿的。
拜拜了,朋友圈,我决定退出这场人际交往连续剧,也祝还在卖力出演的你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