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午后,臣哥在公司研究仪器,我在公寓里刚读完一本哲学类书籍。臣哥问下午有什么安排吗?我说没有,好久没约会了,一起去喝咖啡吧。他迅速把工作收尾,然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了楼下。
我俩漫无目的的找了个商场,点杯咖啡,首先聊工作,其次聊生活,最后做总结。说来也很好笑,我俩几乎每天有十几个小时的相处时间,仍然觉得有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事,和提醒不完的注意事项。有时候明明可以在家里的对话,非要搬到特意的场合下才觉得应景。大家也许会问:“幸儿每天的生活都很阳光和乐观,难道就没有烦恼吗?”有的,我就不赘述了🤔。
烦恼无处不在,有人的地方就有烦恼。烦恼就像长在身体内的一根根刺,随时会伤及自身及身边人,唯有想方设法去化解掉,人才可以重新面对自我,健康走下去。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存在,有着万事万物不具备的烦恼。我们无法像非洲草原上的狮子,吃饱喝足找个地方晒太阳就是一生,下顿饭选择什么动物捕捉全然不考虑。我们人类的文明和贪婪驱使我们,要着眼未来,不能吃了上顿没下顿,不能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我们要多勤劳多耕耘,多攫取多积累。烦恼往往就是在这种竞争和合作,追名逐利中产生了。
阿德勒说:“一切烦恼源自于人际关系,一切的快乐也源自人际关系。”伟大的思想总是点睛之笔,能把人类生存的真谛总结的一语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相对群体存在的,每个人都无法孤立生活。所以看似诸多的没钱,没爱,没房子,没新鲜空气,没时间,实质都是源自于人与人的紧密联系所制造的,也就是人际关系。人类深知自己的渺小,所以人类选择聚居和“协同进化”,而不断进化的结果是产生了文明和商业。但任何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生都是利弊共存的,看似丰衣足食的时代,人类的幸福感并不比远古人强,烦恼也与日俱增。
而烦恼千百种,根源要从自己身上追溯。因为我们无法干涉别人的想法和评价,那是属于别人的课题。(如果我们做什么都要在乎别人的认可,无疑就是把自己活成了条裤衩[偷笑],别人放什么屁都得接着。)我们唯有审视自我,是否喜欢自我,是否能做到“自我接纳”,是否“信赖他人”,是否“他者贡献”。自我接纳不是盲目的自我肯定,而是对自己的状态有深入的理解,从不排斥自我到喜欢自我。他者信赖,是交友的前提,是人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课题,也是获得归属感和社会共同体感的充分条件。他者贡献,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贡献即幸福”,人类最大的幸福感来源是付出,而不是得到。这三点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也是我读后频频点头,绝知此事要躬行的。
无论生活怎么样,只要我们能自我接纳,朝理想中的自我进步。与人为善,利他利己,以力所能及的形式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的内心也就和谐了。当我们心中的爱被一点点占据,烦恼也就一点点退却,审视世界的眼睛也就多了美好和纯净。世界本简单,只是我们总是理不清头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