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中着重强调要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到教师考核之中。家访制度,简称“家访”,是学校家庭访问制度的简称,是中、小学校课堂教育及校外教育之外的一种重要教育方法[1]。家访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也是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的纽带。“云家访”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进步而新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云家访即云端家访,是一种依托网络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建立的一种家校虚拟沟通的新方式。由于受到今年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传统家访模式已经无法在今年如期顺利开展,于是线上家访活动便异军突起。在整个“云家访”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找到自己的合适角色,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
在“云家访”的新形式下,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应该有以下三个新的角色定位。
一、做一个调查员,提前准备资料
(一)精心准备家访资料
1、全面梳理学生的家庭情况
教师在“云家访”前一定要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如学生家庭成员构成、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的教育管理方式、家长看待学生学习的态度、家长平日对学生的关心和监督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工作单位等多方面的基本资料。只有在明确掌握了学生的这些信息之后,教师随后的“云家访”活动过程中才能找到与家长更合理的沟通方式、对话态度及交谈用语,最终实现更好的与家长达成孩子教育的共识。当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得到了家长强烈的支持之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才能更迅速、高效的实现。
2、梳理学生在校的表现
教师要全面整理出受访学生的个人情况,熟悉其在校期间的性格状态、课堂的出勤情况、精神状态、课堂参与、学业效果、学习方式、兴趣特长、关系密切的同学情况等方面,在“云家访”活动过程中才能做到与受访家长之间实现交流的无障碍。
3、合理推断学生的问题产生原因
学生在校反馈的问题往往能折射出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管理方式、朋友及同伴特点等各种信息。在开展“云家访”活动之前,教师要大胆的做出合理的推断,在整个家访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推断与家长交谈中进行一一排除。
(二)合理的安排家访时间
虽然“云家访”不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定,但是教师、家长及学生往往都会受到很多客观原因的影响而不能保障家访的如期顺利开展。因此,协调好各方时间显得尤为重要,为避免“突然”造访对家长造成不适,教师应该提前进行空挡时间的调查。
在进行“云家访”之前可以提前通过QQ、钉钉、微信、短信等各种社交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告知家长,调查记录好家长的空挡时间,协调并约定好开展“云家访”的时间。通过协调,在“云家访”活动中也可以采取不同形式,既可以是“一对一”,也可以是“一对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校共性问题,组织这部分同学家长进行分组集中的“一对多”开展家访。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提高家访效率,通过家长间的建言献策,找到学生共性问题的突破途径。
(三)巧妙的设计家访问题
调查需要以问题为核心,才能获取到学生最真实的信息。家访是一次寻找家、校、生的共同合作的活动方式。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家长对于学生在家表现最让父母头痛的问题,学生对家长的最不高兴的事件,学生对学校、班级、老师最不满意的方面,家长对于学校管理的期待等问题。通过家访过程中的相互倾诉,找到各自存在的问题,为寻找到有效的改善措施提供方向。
(四)创设良好的家访氛围
在“云家访”过程中要提前创设好一种良好的氛围,对于家长和学生接受家访的环境提出一定的要求,寻找一个相对安静、温馨的场地。比如嘈杂的环境不适宜作为家访场地,由于外部声音嘈杂会导致活动过程中会有听不清,影响正常交流,同时嘈杂的氛围会使参与者的情绪显得浮躁,无法静心思考。卧室的氛围容易让人太放松,让参与者陷入舒适状态而不能深入思考,也不是最佳的家访场地。
二、当一名主持人,在家访中积极调节
(一)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舞台
在整个“云家访”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同时要提醒家长和孩子注意自己的态度,秉着搭建一个尊重、平等、公开的原则进行交流。切勿用家长和教师的威严来压制学生内心意见的表达,家访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适时控制其中的气氛变化,用良好的沟通化解尴尬的场面,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真诚、坦荡,秉着为学生更好发展为宗旨。
(二)布置一个利于沟通的场面
“云家访”活动需要学生与家长的共同参与,所以教师要指导家长在家建立一个利于沟通的场面。如果学生与家长关系融洽,大家可以团坐在一起,孩子在父母中间。如果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不和谐,可以将三个人隔开坐,背对背或者各自在一个场地。这样的环境设计更有利于活动中学生及家长态度的表达和不满情绪的宣泄。只有大家一个放松的环境,参与者才会将自己的内心所想表达出来,为我们的态度调整和行为转变提供参考。
(三)注意沟通技巧和交谈态度
“云家访”活动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还需要注意在家访过程中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语言组织。如果出现参与者情绪失控,一定要注意整理情绪,注意言语,切勿“撂担子”、“放狠话”。古语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既可以是一剂慰人心腹的良药,也可以是一把伤人于无形的尖刀,所以良好的沟通是实现家访活动事半功倍的最佳途径。
为了获得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支持,我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要贯穿对家长的尊重。家访过程中要以平和的心态与家长沟通,对家长存在的一些顽固态度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努力寻找家长更愿意倾听和接受的方式。交谈中,为保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交谈中一定要做到对学生的评价主流为肯定,可以去肯定学生在习惯上的进步、学业上的提升、品行和态度上的改变,也可以去肯定学生在班级的集体融入状况,参与集体活动的态度,还可以是肯定学生在做事上的责任意识,与师长交流过程中的言语、站姿及仪态。
当学生存在许多不良习惯时,在言语中,教师切勿将学生身上的问题都归罪于家长,苛责父母。注意对这部分家长的尊重,和自尊心的保护,在整个家访过程中尤其要尊重这些学困生和“调皮生”的家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家访活动中本身是对教师管理工作的巨大支持。他们顶着遭受批评的心情,我们若能极大的尊重他们的人格,用真诚和爱心同家长沟通,才会有机会争取到与家长的共鸣[2]。教师在家访过程中,更要向家长说明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合力,只有大家目标一致,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四)沟通过程要因人而异
家访的对象是家长,他们教育方式各异,处理孩子的态度也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有的家长“金口难开”,有的家长“工作繁忙”,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有的家长“全权委托”,有的家长“喜欢挑剔”,还有的家长“漠不关心”。
面对各种类型的家长,教师要转变交流方式。面对“金口难开型”的家长,我们要用像朋友般的态度与其主动交流。面对“工作繁忙型”的家长,我们可以使用现代化联系方式与之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面对“溺爱孩子型”的家长,我们要与家长进行深入的谈心聊天,既要展现出教师对孩子的关心,也要告知家长自己对家长教育管理方式的担忧,引导家长尝试转变教育管理方式。面对“全权委托型”的家长,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需要家长与孩子互动参与的作业,让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有新的认识,更好的支持和参与学校工作。面对“喜欢挑剔型”的家长,教师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专业的知识和态度改变家长的态度。虽然“漠不关心型”的家长数量较少,但教师不能忽略这部分群体,面对他们,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交流,经常性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成长变化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五)过程中要多倾听,少主导
“云家访”活动中,有的教师喜欢把学生的问题一一罗列给家长,以“告状式”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过程中为了自己的家访能够快速完成,很少给予家长和学生表达的机会。对学生的家访,切忌“告状”,这样容易让学生形成逆反心理[3]。教师只有秉承解决问题的态度,为学生发展的宗旨,我们在呈现学生问题时就会努力的引导学生去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同时结合这样的原因,鼓励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面对家长的问题反馈,教师也会更愿意同家长一同去追根溯源。在整个家访过程中,良好的沟通氛围营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师更要善于倾听,在家长和学生的言语间为其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
三、成为档案管理员,学会资料整理
(一)做好家访谈话资料的记录
家访结束之后,教师都及时对家访的时间、提及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达成的共识、解决方案、落实途径等方面做好记录。一方面,这些记录将会是教师开展家访活动的凭证,另一方面,家访过程中所获得的这些信息也将为后期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活动寻找到突破点。教师每一次的严谨态度还可以为家长和学生带来良好的示范,让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家访活动。
(二)进行学生问题的归类整理
家访过程中所获取的反馈信息都是有价值一手真实资料,及时的归类整理后期学生问题分析提供经验,对于最终取得成效的教育途径也将成为教师在今后的学生教育中的宝贵财富。
“云家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传统家访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只有不断吸取传统家访的精华而设计出优质“云家访”方式,才能为我们的学生教育管理提供更大的作用。
总之,教育方式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形式上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学校教育的模式还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家校沟通基础上,只有采用有效的家校联系方式,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共同合力才会为学生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蓝思宇.对教师家访问题的一次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2(1):56-57.
[2]陈华忠.网络时代,还需做好实地家访[J].教书育人,2016(01):20-21.
[3]陈荣霞.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和学生家访工作[J].中国农村教育,2020(0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