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认为”敏捷思想“更能适应现在的项目特点,敏捷的核心理念也和现在的项目特点更契合。
以下是自己的一些思考,还是那句老话“观点不争输赢对错,只论利弊优劣。”有不同的想法才能碰撞出火花,才能让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先说一下标题的含义,“重力总是起作用的”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在我们的客观环境中,总有一些公理是客观存在,无可避免的。这些公理是恒久的,永远都会起作用的,并且不可被否认的。这就像项目管理一样,在管理过程中需求总是不断变化的,项目中的问题和风险也是必定存在的,这就是重力。做过项目管理的人是不是深有体会呢?所以,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我们不该是想办法怎么回避或绕过这些“重力”,而应该是承认它的存在从而积极的适应它拥抱它,从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在我看来就是敏捷的核心价值:实现用户价值),就像攀岩运动越往高处爬要克服重力的阻扰越大,只有克服了重力最后才能到达终点。
我尽量使我的每次点滴记录篇幅不要过长,一来是内容越长就抓不住重点导致最后跑题,二来内容过长会牵扯覆盖的点就会比较多会导致很难收尾,我回顾和整理也就越困难。
接下来说一下“VUCA”,它正成为项目的“重力”。「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这些特性成为所有项目的新常态。
我为啥说传统的瀑布管理模式或预测型管理模式不太能适应现在的项目特点?传统管理模式中的5大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10大知识领域:整合、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干系人;42个过程:对5大过程组和10大知识领域进行细分。这些方法论本身没有错并且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毕竟我也是考了PMP认证的
),但这套理论我认为很多时候把项目奴役化了,很多项目都是在硬生生的照搬这套理论,这不是方法论本身的问题,而是有着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人导致的。就像我上一篇点滴记录「守」「破」「离」里提到的是:守,要是在项目管理里一直处于守阶段,那真的就只有守着项目了。
传统和敏捷管理最大的差别不是各自方法论的不同,而是在于思想、观念、文化差异,但最大的差别在于:人性的管理。
PMI中的PMP和ACP就像两本菜谱,但最终上桌的菜还得由厨师决定。
后面的点滴记录会逐渐梳理我为啥会有以上的这些观点和看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