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于房价,有些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只够在一线城市买个厕所;还有人对比自己的工资,算到自己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息一辈子也许都买不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面对如今房价的起起伏伏,我们不禁要问,是否只有现代人才会面对如此紧张的房产问题?如果生活在古代,我们还需要为买房发愁吗?今天让我们穿越回到过去,看看你的年薪在古代能买到房吗?
各朝房价
周
朝最早一宗不动产:在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份,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把一千三百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了价值一百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宗不动产交易。
汉
朝一线城市置业仅需两三年:汉朝时,陕西汉中人口稠密、交通便当,相当于现在的一线城市。西汉时汉中房价有多高是个未知数,但在东汉后期,汉中城内房舍最便宜1万钱一处的,也有2.5万钱和7万钱一处的。
这样来看汉中的房价好像也不便宜。但由于东汉后期货币贬值,房价尽管高了,人们的收入也高了。按《后汉书百官志》,等级最低的公务员(佐史),每年也能领到96斛米,折合9600钱。这样的年薪刨去开支,两三年下来在大城市里买一小套大概不成问题。
南北朝
房价最不靠谱:南北朝,贫富相差极为悬殊,普通居民收入只有几千,房价则是几百万。世界银行有个说法:当房价超出居民收入的6倍时,就会对居民幸福构成威胁。
而《南齐书》记载,“其民资不满三千者,殆将居半。”也就是说,半数居民的收入只有几千钱,那几百万的房价是居民收入的上千倍。
各朝房价
唐
朝40万一线城市住别墅:在唐朝全盛的玄宗时期,朝廷拍卖国有房产的碑文拓片上记录:一座拥有房屋39间、占地2.9亩的大别墅,拍卖成交价只有138贯,折合13.8万文。
当时洛阳斗米(约10斤)10文,唐玄宗年间1文铜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3块钱,13.8万文就相当于40万元。只花40万元,就能在一线城市买一栋大别墅。
宋
朝古代版蜗居时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晚年(宋徽宗年间)在开封买过一所普通住宅,花了9400贯。而宋徽宗时朝廷雇人抄写书籍,每人每月能挣3500文,相当于3贯多一点。
也就是说,如果这位书记员在开封买一所普通住宅,得不吃不喝攒钱长达261年以上,才能买得起苏辙那套房子。
各朝房价
明
朝房价稳定清平乐:在明代买房也不是件易事,当时小户型房子,需要三四千两银子。而清河县县令,从七品国家公务员,每年薪水不过三百五十两。就是说,就算县长去买房,如果不贪污的话,需要十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房钱。
清
朝公务员两年置业新街口:史料记载,干隆时期,清朝公务员的薪水为:“一品岁支银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31两有奇”。
以上这些仅仅是基本工资,称“正俸”;而“京员例支双俸”,即在基本工资之外加发同样数目的津贴;也就是说一个七品官的年薪为90两,90两是什么概念呢?
据记载,当时新街口附近的房子85两,也就是说一个小小七品芝麻京官,省吃俭用刨去生活开支,大概两年收入也足够在京城买一套私宅。
史上最成功的房地产商——窦乂
窦乂,商人,被称为“唐朝扶风小儿”。这家伙的发家事迹老传奇了,被载入冯梦龙主编的《智囊全集》。
窦乂十三岁时,开始做生意,从卖鞋种树卖法烛(蜂窝煤)干起,积累原始资本,一直干成企业家。
长安西市秤行的南边有“十余亩坳下潜污之地”,窦乂花了三万文钱买下这块地。在水洼中立一木杆,杆顶挂一面小旗。召呼小孩投掷石块、瓦片击木杆上面的小旗。击中的,奖给煎饼或团子吃。两街的小孩争相前来投掷。
不到一个月,池子就被迅速填满了。窦乂在填平的这块地皮上,建造了铺面房二十间。租出去,每天单房租就可以收取几千钱,获利甚多。这个地方由此得名“窦家店”,成了繁华市区。
史上最悲催的拆迁户
纵观古今大诗人的生活境遇,杜甫虽然不是最惨的,但是有够惨的。杜诗抑郁顿挫,充满苦味。这不,他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时,遭遇了一场大风。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已经足够惨了,偏偏还有“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偏偏这支拆迁队还是一帮小孩子,真是屋漏偏逢连天雨,老杜真是有苦说不出哎。
史上最暴力的拆迁队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杜牧一篇《阿房宫赋》洋洋洒洒,描绘出秦时阿房宫盛景。无奈嬴氏家道中落,传不过二世便被项大*灭了。这项羽也是个戆货,愣是一把火将华美绝伦的阿房宫烧了,暴遣天物,堪称史上最暴力的拆迁队!
史上最正直的购房者
房屋中介在古代被称为庄宅牙行,而现代房产中介的鼻祖,应当出在南齐。
《南齐书》记载,南北朝时候,南齐有个人叫崔慰祖,他想卖掉自家的房子,图省事儿,找了个房产中介。
中介:“您这套房想卖多少钱?”
崔慰祖:“四十五万。”
中介:“宁有减否?”意思是还能往下降一降吗?
崔慰祖:“何容二价!”意思是一口价,45万不能再少了。
中介:“君但责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意思是45万就45万吧,回头我找着买主,你可千万要跟买主说这套房卖46万,多卖的那1万归我,我多挣了钱,您也不吃亏,您看怎样?
崔慰祖:“是即同君欺人,岂是我心乎?”意思是那不可能,说45万就是45万,我干吗要对买主多说一万,跟你合伙骗人家呢?
但他的做法跟某些黑中介一模一样,都是想耍点儿小花招,既吃佣金,又骗差价,蒙一个算一个。
最早的学区房—孟母三迁
孟母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迁三地,*史上最明智母亲有木有!而孟母买的房子成为史上最早的学区房也就顺理成章了。
史上最早的经济适用房
听名字就知道这家伙跟房子脱不了关系。“昔载上世,人固多难,有圣人者,教之巢居,冬则营窟,夏则居巢。”
说的是上古时期条件差,洪水猛兽伤人,有个叫有巢氏的教人们在树上用树枝树叶建造出蓬盖以供居住。这就是最早的经济适用房,虽然原始简陋,但至少可以躲避野兽和洪水。
PS:据说有曹氏还是巢湖的呢。
最任性的租房一族
谪仙,大诗人李白堪称中国“诗和远方之人”,一生不置产业,漫游天下,但常住达官贵人的豪宅(如华清宫)。青壮年生活阔绰,但晚年从流放归来后居无定所、穷困潦倒,*客死在亲戚李阳冰家里。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买房远比租房划算。
最富艺术气息的私人别墅
大诗人王维不光诗写得好,更懂得在政治风波中急流勇退,是个厉害人物。晚年在陕西蓝田县附近购置了宋之问的辋川山庄,并在此基础上营建出私家园林——辋川别业,这是一片拥有林泉之胜、因地而建的天然园林。
白居易买不起市区房权当候鸟族
白居易二十八岁考中举人,二十九岁考中进士,三十二岁参加工作,干的是“校书郎”,就是在中央办公厅负责校对红头文件的工作人员。级别呢,是正九品,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长,不过工资却不低,每月一万六千钱。
白居易在长安东郊常乐里租了四间茅屋,因为离上班的地方远,又养了一匹马代步,此外还雇了两个保姆,这样每月的开销是七千五百钱,剩下八千五百钱存起来。但是存了十年,他也没能在长安买下一套房子。
后来白居易觉得这样长期租房不是办法,就跑到陕西渭南县,也就是长安城的卫星城,买下一处宅子,平时住在单位,逢假期和休息日就回渭南的家。有点和现在的大都市白领差不多,在郊区买房不住,而在城里租房上班。
苏辙、欧阳修:古代买房寸土寸金
苏辙为官几十年,大半辈子都买不起房子,曾作诗说“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活了半辈子,还没弄套房。欧阳修也是许多年的租房者。他从江西老家进入开封府工作,也算是“开漂”,但始终没买上房子。
北宋开封的拆迁费
虽然古代开发商没有现如今的开发商这么“牛”,环境和政策对他们都不太有利,但是在拆迁问题上,始终还是开发商们占优势。就比如窦乂,他就知道要搞房产,首先得朝上有人,于是傍上了当朝太尉。
古代拆迁过程更为暴力,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要用哪里就用哪里。当然,在古代,也不乏一些民主的君主。
例如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开封外城向外拓展,规划中的新修城墙要占用120户居民的住宅,宋神宗让开封府制定拆迁补偿计划,开封府写报告说,总共需要补偿款两万零六百贯,平均每户至少能拿到补偿款171贯。
当时的171贯铜钱,大约等于现在的四万五千六百元人民币。这些钱能不能在宋朝买到房?
古人卖房子得让邻居签字同意
现在人买房之前,一般都是调查房子的权证是否齐全,质量是否过关。而古代人买房之前,主要不是调查房子的权证和质量,而是调查卖主,搞清楚他的家人、族人和邻居是否同意他卖房,因为在古代,一所房子能不能出售,并不需要通过物价局、房管局的批准,却需要通过卖主家人、族人和邻居的批准。
正规的做法是拿一个小本子,把亲戚邻居的名字都列在上面,然后从族长老太爷到隔壁大妈,让他们挨个签字。假如其中一个拒签,这房就别打算卖了。
原来古代名家名人也为买房犯愁,相比而言,如今老百姓买房更加轻松方便,也有更多好房子共大家选择,房子乃安身立命之本,选择一所好房子,是为自己的人生铺上幸福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