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中岁月,乐至山水,这是生活中的一种情趣。栖居在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城镇里,许多淡然的东西湿了我心中太多的回忆,足够打动我的让我感受到美和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是散落在古城镇中那些零零碎碎的古街老巷。在铜陵古城镇,每条古街老巷都随着时光流逝历经沧桑,它犹如睿智的长者,目睹了历史沉浮,见证了城市变迁。记着它,想着它,亲近它,成为我记忆深处的思念。
挑水街、打银街、前街、后街、打铁街、澳路街……提起这些古街老巷,作为土生土长的铜陵人,大都熟悉。如水流的时光,让历史的背影渐行渐远,拂去一路风尘。透过这些古街老巷,我们依然能看到一些过往的面貌和风情。街边巷口或坐或倚的老人、坐在一块百年基石的小孩,古街里开锁配匙的师傅,开渔具店的阿姨,买菜的市民,还有挂着那些随风而动的招牌,都显得那么和谐。近年来,伴随着东山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铜陵各地的房地产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房地产增加带来的是经济的增长、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新街的增多。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古街老巷,每条古街老巷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又是一个周未,我带着记忆中的向往,披着细碎如愁的杏花雨,迎着花轻似梦的杨柳风,在海天一色、夕阳西下时,对铜陵老城区知名的一两条古街老巷进行了一次访古散步。在这座滨海城市,我永远是一个普通市民,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能奢望什么,只凭有限的心力和智慧去生活,站在朝圣楼前,祈望上苍赋予自己美丽的情怀,但冥冥中知道那种骨子里无绊的浪漫已变成了千古绝唱。在寂静中坐定,拾拣几片岁月行程中匆匆抛落的飞絮,竞然发现入境的仍是那些清丽悠远的古街景象与朴质宁静的人情。
在前街,保留着大量独具岭南特色的骑楼,骑楼的楼体一般是二、三层高,青砖砌成的墙体和砖柱,外面再用石灰粉刷一新,木梁木板构成的楼面,楼顶用烧制的泥瓦盖成。骑楼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二、三楼层以上都会往房前伸出数米,前端有两根大砖柱支撑着往前伸出的楼体,如此形成一个骑楼的架势。这些骑楼早期出现于清未,是近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典型的商业性建筑,也算是中西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骑楼那斑斑驳驳的墙体,写下了曾经的繁华。古街老巷的两边各种商家店铺已随着旧城改造而建成现代的商业店面,只是生意今昔非比,冷冷清清。
走进后街的巷子深处,古香古色的味道朴面而来。沿着逐渐变得狭窄的巷子往里走,放眼而去的老建筑大多已经斑驳,透着时光流逝的历史气息。在这里,我见到一位85岁的老奶奶,我与老奶奶交谈知道,她20岁结婚时就一直居住在这老巷,两个儿子购买新商品房后搬了出去,她每天躺坐在老屋前的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行人从眼前走过,回忆着起了皱纹的岁月,她和老伴从单位退休后,每月的退休金让他们衣食无忧。天空渐渐暗淡下来,眼前的小巷里走出一对携手散步的白发夫妇,我想他们应该是巷里的居民,他们牵手相伴,让我体味到这对老夫妻并肩走过风雨后的浪漫与温馨。
老旧、斑驳、苔鲜、狭窄、潮湿昏暗这些字眼,通常是对古街老巷的描述,古街老巷就像一盘被遗弃在老屋的石磨,貌似被放逐着城市的边缘,鲜被人提起,或被人不屑一顾。可是,古旧多是珍宝,当旧老的石磨发出“吱吱“的声音时,那或是世上最动人的一种声音、那古旧的石磨也就被小心翼翼地珍藏,日月朗照、风雨去来、人声杂沓,被无数脚印摩挲得光滑婉约的石板路,早已失去冷峻坚强的棱角,蓄积着无限岁月的余温和情味。老巷幽深至此,苍老至此,圆润至此,一石一碎,一门一窗,无不令人踏躇、凝眸、沉思,令人一咏三叹。
古街悠悠,老巷雅致,铜陵故事,街巷流淌……
2017年7月21日黄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