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爸爸妈妈都知道,或者感受过孩子的“秩序感”。
“这是妈妈的位置,爸爸你不能坐这里”
“妈妈!你怎么把我的玩具拿走啦,快放回来这里。”
“爸爸,这和上次讲的故事不一样,我要听上一次的”
或许这看起来有点死板、小气、诚心找茬,但其实这些都并不是孩子的本质,它只是为了促进“秩序感”的形成而存在的。
孩子的秩序感,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有追求秩序、创造秩序的情感需要。2-4岁是孩子秩序感形成的关键敏感期,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爸爸不能拿妈妈的东西、吃饭时候家人的座位、物品摆放的位置等。
如果爸爸妈妈不了解孩子发展的这些特点,就会依照个人的观点和经验而采取一些强制行为来“纠正”孩子,就会逐渐破坏孩子的秩序感,导致孩子将来在遵守规则和发展道德感方面出现各种障碍和问题,这会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
但若爸爸妈妈能理解孩子的秩序感并加以培养,则可以帮助孩子习得更有序、科学、合理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那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呢?
整洁有序的环境是前提
一个健康有序、关系融洽的环境是孩子秩序感发展的必要前提。整齐分类的摆放,合理有序的空间分割,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增加秩序感。
例如睡觉的地方是在卧室,看书的地方是书房,接待客人的地方是客厅等。房间里不要堆放太多东西,物品用完后要放回原位,孩子玩耍的玩具也尽量让孩子自己来收集,并适时强调这些规则。同时也鼓励孩子来参与分类和摆盘。
一个良好的生活日程表同样是激发孩子主动发展秩序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日程表的形式让孩子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这样可以让孩子对生活更有安全感、归属感和秩序感。
比如询问孩子:“宝宝,你在睡觉之前都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宝宝会说:“我要洗脸刷牙,然后我还要妈妈讲故事、看动画片!”
接着,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把自己说的每一个流程都画下来,爸爸妈妈来进行文字备注,这样一个属于爸爸妈妈和宝宝的简单日程表就出来了。可不要少看哦,宝宝会比你想象中的更愿意去遵守这个自己曾参与建立的日程表。
孩子的小小内心是需要被照顾的
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是相当敏锐的,在与环境进行互动时,孩子能清晰地记得物品摆放的常规位置。
当我们不得不做一些变动时,例如搬一些家中常用的东西、调整物品的位置或是属于宝宝的玩具书籍,要考虑并尊重宝宝对秩序的敏感性,最好征求宝宝的同意,让孩子参与整个变动的过程。
同时爸爸妈妈也需要给予孩子一定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尽情的享受自主自由之乐,这是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例如,一个孩子玩耍玩具和阅读的区域,一段自主玩乐的时间。
规则意识培养很重要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规矩,等长大了以后再说,如果这样,就会错失教育的良机。
孩子的秩序敏感性是与规则意识的养成是密不可分的。除了创设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应注意,规则要保持一致,不能随便更改,以免让孩子面对不同规则而无所适从。
例如与孩子约定外出游玩的时间,一起制定逛超市买零食需要花费的额度等。规则大于宠爱,宽容而不纵容,建立规则比说教更有效,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当然,孩子在遵守规则的同时,爸爸妈妈也不要破坏了规则哦,答应了孩子就要做到,对孩子的诺言就要去遵守。
培养孩子的秩序感,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一直在路上!芬恩国际园Finn’s Kindy,0-7岁孩子社区托幼一体的精品园。
本文为芬恩国际园的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收藏。了解更多优质育儿文章,请关注「芬恩国际园订阅号」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