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 53闫松 】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8月29日星期四,共读第88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二“道光二十四年” 三月初十日 致祖父母书 第230—232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在这封写给祖父母的信中,曾国藩在第一小节讲到寄到银两原有1200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只剩下800两,曾国藩想把这些银两主要用于馈赠亲朋好友,在信中他与祖父母商议如何馈赠,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这封信的第二小节主要谈了中国古人的持盈保泰之道。这是中国古人所具有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指的是人对于自己所处的情况现状,抱有警惕之心,即使处于平安无事,事业发达,兴盛之时,也不能掉以轻心,即使处在困境,也不要气馁。这样一种忧患意识,已经深深的内化到了我们民族的主体的德性之中,成为一种思维的,向善的趋势。忧患意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的重要方面,它既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又是一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意识,同时它又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忧患意识是一个人德性的基础,它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根植于一个人的德性和向善的趋势当中,然而人心与天地之道是相通的,忧患之心又可以从中生发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道德修养,所以终日乾乾,这种忧患意识,是值得我们铭刻在心。
周易乾卦的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易经里面还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在平时,注重谨守自己。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段著名的论述中,孟子举了古代著名人物的发迹历史,在他看来,忧患是一个磨练自我修养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各种荆棘和痛苦,需要人们用百倍的毅力和勇气去面对去克服,克服中,砥砺自己的意志,增强自己的能力,从而完善自己的德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有不相信永恒的美好、一劳永逸,不抱残守缺,才能把不断创新以贴近变化的现实作为常态。在此基础上,为了争取必要时进可攻、退可守的回旋空间,才是中国人持盈保泰的最终秘诀。
曾国藩又强调,家中年老而贫弱者非常多,现在,如果不趁着自己条件好,尽快资助他们,将来再过几年不知如何才好必定后悔,都可以看出曾国藩视关照家族为自己的重大责任,用心去挽救补救,真可谓菩萨心肠。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致祖父母书
孙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二月十四,孙发第二号信,不知已收到否?孙身体平安,孙妇及曾孙男女皆好。孙去年腊月十八曾寄信到家,言“寄家银一千两,以六百为家中还债之用,以四百为馈赠亲族之用”。其分赠数目,另载寄弟信中,以明不敢自专之义也。后接家信,知兑啸山百三十千,则此银已亏空一百矣。顷闻曾受恬丁艰,其借银恐难遽完,则又亏空一百矣。所存仅八百,而家中旧债尚多。馈赠亲族之银,系孙一人愚见,不知祖父母、父亲、叔父以为可行否?伏乞裁夺。
孙所以汲汲馈赠者,盖有二故:一则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旧债尽清,则好处太全,恐盈极生亏。留债不清,则好中不足,亦处乐之法也。二则各亲戚家皆贫而年老者,今不略为佽助,则他日不知何如。自孙入都后,如彭满舅曾祖、彭王姑母、欧阳岳祖母、江通十舅,已死数人矣。再过数年,则意中所欲馈赠之人,正不保何若矣。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此二者,孙之愚见如此。然孙少不更事,未能远谋,一切求祖、父、叔父作主,孙断不敢擅自专权。其银待欧阳晓岑南归,孙寄一大箱,衣物、银两概寄渠处,孙认一半车钱。彼时再有信回。
孙谨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