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刚开始比的是操作层面的能力,如勤奋度、执行力,获取信息的途径等,但是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格局是个人的最终的竞争力。
想要了解一件事情,必须要从了解基本的概念开始,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在“格局”这个方面,首先要了解其定义,但像我之前的公众号里提到的,不问的时候,还知道是什么,但一问,却不知道了。不过我们仍能通过拆分来试图了解其内涵。
局:时间与空间认知范围的大小。
格:“格物致知”的格,指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
“局”的两个概念
明局:事物表面呈现的一个态势。
暗局:造成事物呈现的样子的背后各种因素的总和。
我们把一眼看到的那个东西叫明局,仔细再看的时候,背后的原因叫暗局。
埃舍尔的一幅画可以帮助理解“暗局”
明/暗局的运用场景
读过三国的人,心中肯定会有过一个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会派关羽守华容道?
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总也想不明白,在看过本周伯凡老师在“得到”里的专栏,我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守华容道上的是关羽了。
在这件事上,明局是曹操落荒而逃,最后逃到了华容道,因为这是他的必经之路。
诸葛亮想到了,但是派谁去抓曹操呢?这里就要对各个因素综合考虑了:
明局:把曹操杀掉,就消除了刘备最大的敌人,生存的压力会大大降低。
暗局:1、曹操是三国格局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旦被杀,会造成局势的混乱,未来的不确定的、不可预知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任何人都无法预测。
2、蜀国刚有起色,曹操若死,东吴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蜀国,而且实力远超蜀国,那将严重威胁到蜀国的生存。
3、诸葛亮刚来不久,就深得刘备器重,而且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威信。所以需要借助一个机会立威。
综合以上因素,就不难看出,关羽是不二人选:他绝对不会杀曹操。让其立下军令状,让关羽在不知不觉当中欠他一条命,就达到了制伏关羽,同时也能够制伏所有对诸葛亮本人有排斥情绪的人,所以他派关羽去了。
这,就是华容道上的暗局。
看不见的东西比看得见的东西更重要。一个人的“画风”,是在他没做这件事情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至于这个作品是什么样,不过是已有的画风,在这件作品上的一个体现而已。
有无相乘,虚实相生。 ——《道德经》
所以,一个人的做事风格就是他格局的一个体现。这里就涉及到“大小”的问题了,很多人在很多事情上都喜欢大,不喜欢小,在“格局”这个方面也是这个样子。小格局就不好,大格局就好吗?
我的答案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好处。一个厨师,相对于企业领袖,一般情况下,格局是要小很多的,管理不好企业,但他做的饭很好吃,自己的工作完成的很好。反过来,一个企业领袖,格局大了不少,可以将企业管理的井井有条,却不一定能做好饭。
格局,不是越大越好,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目标,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