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格说,人要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我觉得他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
比如每次溜达到家附近的商业区,总有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小姐姐,拉着我说3-7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我看你家小孩骨骼惊奇天资聪颖,赶紧报个英语班,别耽误孩子后悔一生。
我独立思考几秒,决定不从众,家长才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挣扎着每天用英文和女儿聊几句,最后发现还是报班效率高。
最近加入幼儿园家长群,里面经常「叮了当啷」激情讨论,我又独立思考了几秒,如果老师有重要消息,是会通过小程序单独通知的,遂开启了免打扰,结果错过了教师节下午放假的消息,差点把果冻一人留在幼儿园。
有时独立思考代价挺大,我还是乖乖关闭了免打扰,每条信息都审慎阅览,撒花点赞。
果冻奶奶说,孩子是啥,孩子就是你的牵绊。言外之意我听懂了,你都这么大了,老娘还得给你带娃。
的确,果冻上幼儿园以后,我感受尤其明显,这个点该出去活动了,该吃饭了,该午睡了,老师有没有给添衣服啊,上厕所了吗,防疫表记得带上啊......上着班也神游不断。
果冻还没咋地,我却患上了分离焦虑。我气鼓鼓地想,这是病啊,得治。
当然,果冻病情比我轻,第三周开始,进幼儿园不哭了,也不抱大腿不准走了,虽然早起还会装睡磨蹭一下,但大体已经适应了新环境,还记住了糯米、土豆、大锤等一堆小朋友的花名。
欣慰啊,面对陌生的老师、同学、规矩,果冻的不安全感可是分离焦虑与陌生人焦虑的叠加,但适应得如此之快,实在出乎意料。
听老师反馈,果冻会摸着小朋友的手说,别哭了,你妈妈晚上就来接你啦。这是我教的,看来我让她获取心理优势的小策略执行得还不错。
上幼儿园后,果冻知道节约用水了,也懂得排队了,连我日常的要求都更容易执行,比如稍微声音大点,就会让原本坐在地上耍赖的果冻,一骨碌爬起来,一边解释爸爸你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吗,一边乖乖地跟上。
你为啥这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老师规矩教得挺不错。
但一帆风顺只是生活的表象,逆水行舟才是日常。
周六晚上,睡得挺早的果冻突然从梦里醒来,哭,使劲哭,找茬哭,我过去安慰,她一边哭一边说,不要爸爸,爸爸你走开,我要把你扔飞。
以前果冻语言暴力的对象总是妈妈,这可是我从来没体会的待遇。
看着乱踢乱闹的果冻,我正准备发飙,突然想起哪个专家说过,孩子的每一次情绪爆发,背后都有一定的心理需求。
我想起来了,这是果冻上幼儿园以后第一次瞎胡闹。
就像男女正在激烈争吵,女人突然听到爱面子的男人说,「是我错了,我爱你」一样,我马上心软了下来,觉得果冻此时的哭闹,光荣而正确。
哎,哭吧,把自己装成乖小孩已经2周了,即使不想离开爸妈,也最终还是要被掰开紧攥的手,独自面对陌生的一切。
没有时间观念,不懂「晚上就来接你」是啥意思,裤子湿了也不知怎么和老师表达,就这么湿漉漉地忍着。本已难熬,还要按照我的要求假装勇敢,努力安慰想家的小朋友。
可是,谁又来安慰你呢?你还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和感受,这种感觉,挺憋屈的吧?情绪总要有个释放的窗口。
我想起有次果冻不想走路,她不是像以前一样耍赖要抱,而是说,爸爸,我的鞋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扎脚。
懂事,也就意味着会揣摩别人的心理,会把以前理所当然的宠爱,变成小心翼翼的索要。
傻孩子,我可是你爸啊,你们女人都一个样,嘴里说不要,其实是需要。
还好我这次想清楚了你为何会哭闹,要是我大声呵斥,或者置之不理,你会有多难受?
都说家长要做孩子的理性脑,帮他们学习怎样控制情绪,可有的时候,我连自己的脑袋都管理不好,并没有把积极、温和的情绪传递给你。
有次被我说了两句后,果冻哭着说,以后不要这样欺负我了。
在等等吧果冻,等你交到几个好朋友,把幼儿园和个人意义联系起来,感受到「原来老师也很关注我呀,小朋友也很好玩呀」的时候,我想拦你去幼儿园,恐怕都拦不住。
这就像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的那句话: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等你发现除了家以外,还有其他地方能带给你温暖和愉悦,就是你不再需要我的时刻。
终于,果冻哭累了,再次睡去。不知多少爸妈会和我一样,以为挂着泪珠熟睡的孩子,拥有天下最美的容颜。
也不知有多少爸妈,会在孩子长大的时候,犹豫是该让她快点成长,还是再缓慢优雅一些。
做什么独立思考的家长,我还是随大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