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学拼音,因为使用到ABCD,就觉得应该是国际性的,老外即使不知道意思,却至少能读出来。就像我们学国际音标以后,就能读出英语单词,即使不知道意思,但是我会读。
慢慢地发现有些拼音根其实是为了方便中国人学汉字才发明出的读音,老外是读不出来的。最典型的就是辅音ZH,Q和X,还有元音[YU]。所以我姓Xu,来英国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读对过我的姓,我也是很苦恼。普通英国人会读成Zoo,或就干脆拆成X U两个字母。对于老外来说,这两个字母的组合是莫名其妙的。举个栗子,'许'就可以标注成[shoo]; '去’就可以标注成‘choo'。这样老外就能读出来了。
那如果是按照英国人的发音习惯,如何来标注读音呢。其实一开始,我们用的注音方法叫做威妥玛拼音(Wade-Giles Romanization),港台地区很多地方仍然保留。这个系统由19世纪中叶时剑桥大学首位中文讲师英国人威妥玛建立,在翟里斯的汉英字典(1892年)完成。威妥玛拼音系统为20世纪中文主要的音译系统。1979年以前,威妥玛拼音广泛运用于英文标准参考资料与所有有关中国的书籍当中。我把汉字用这个系统标注读音让老外读,他居然都能读出来了,虽然音调不对。
其实虽然现在都被汉语拼音取代,但是不少著名机构与历史悠久的学府仍然保留旧有的名称,如青岛啤酒(Tsingtao Beer)、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还有英语中的华语词汇,功夫(Kungfu)、太极(Taichi)、道教(Taoism)、易经(I Ching)、清明节(ChingmingFestival)、宫保鸡丁(Kungpao Chicken)。
至于为什么改,哪个注音系统更好的比较就不是我想讨论的问题。(关于这个话题的深入探讨,可参考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129355)我想表达的是,如果在国外生活,学一套威妥玛拼音是很有意思的,可以帮助你了解一些英译的汉字词,也可以让老外更准确地读出你的名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