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黄以方录(2019.9.18/19)
一、感悟、启发:
本篇总讲格物,对于理解阳明心学思想和践行修身都很有帮助。
二、补充注释:
①耆宿qísù:亦作“ 耆夙 ”。年高有德者之称。
②声色货利: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③圆凿方柄:即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卯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
三、精彩摘录:
①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修身在正其心。
②博学只是事事学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③今之论性者,纷纷异同,皆是说性,非见性也。见性者无异同之可言矣。
④人之本体,常常是寂然不动的,常常是感而遂通的。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⑤务要立个必为圣人之心,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若茫茫荡荡度日,譬如一块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症,恐终不济事,回家只寻得旧时伎俩而已,岂不惜哉?
⑥心礼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些子能得几多;满眼便昏天黑地了。”又曰:“这一念不但是私念;便好的念头亦着不得些子如眼中放些金玉屑,眼亦开不得了。
⑦洪于是时尚未了达,数年用功,始信本体、工夫合一。
⑧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⑨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四、费解处:
①以方问曰:“先生之说“格物”,凡《中庸》之“慎独”及“集义”“博约”等说,皆为‘格物”之事。”先生曰:“非也,格物即慎独,即戒惧;至于‘集义’‘博约’,工夫只一般,不是以那数件都做‘格物’底事。”
②必有事焉
五、补充资料:
①五伯攘夷狄,尊周室:
所谓“五伯攘夷狄”就是“尊王攘夷”,意思是尊崇王室,排斥夷狄。五伯,指中国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 楚庄公、秦穆公。语出《庄子·大宗师》:“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 ,下及五伯。”。春秋时代,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国家,称其他少数民族为“夷狄”。当时,周天子的地位已日趋衰微,但名义上仍然是诸侯的共主。五霸等大国为了争取诸侯的领导权,在其主持会盟期间,都以“尊王室”、“攘夷狄”相号召。王阳明认为他们都是存有私心的,不符合天理。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也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