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一章 神骨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论形骸,文人先观神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译文】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的一张面孔上。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
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就相当于去打开两扇大门。门打开之后,自然可以发现里面的宝藏物品,而测知人的气质了。
两扇大门:精神和骨骼,是观人的第一要决。
【鉴赏】
本节为本书的提纲挈领,综合万言精髓予两字:神、骨。
神,即表现在外在的精神面貌、气质谈吐、气场休养等,乃第一直觉的印象,也就是推销学里的前30秒的印象。
而骨,即内在蕴含的秉性品质、心理素质、抗压能力、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实际传达的是一个人身处社会安身立命所的立场。
脱谷为糠,其髓斯存,山骞不崩,唯石为镇。人之深藏于内心的本性,不会因时光变迁而迁移,不会因万物的凋谢而变异。神为骨之外衣,骨为神之源泉。因此,人不可貌相,此话不实。明察之人,能透过“神”瞬间把握所观察之人之“骨”。
其实,有时候,人与人之相交,更要相信直觉,或可理解为先入为主,人自身所带的敏感性远远超越理性的科学推理,直觉的判断,是对人之好坏最有用的评价。因此,曾国藩有看人:“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此句乃本书之精华,乃观人阅事的金钥匙。看人看双眼,他的行为举止或可看不出,但心机一定会从眼神里流露。
同时,人的气质、学养、出身都会从双眼透露,难得遇上眼神不出卖心灵的人,真遇到,那人一定是老奸巨猾,返璞归真至极致之人,遇到这种人,栽了也就认了。
一个人的运势、前途都体现在面部,从骨骼、五官、皮肤、毛发均可看出。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就是这个道理。遇到皮肤光洁,呈现红晕之人,势必运势好的人,可交之,如遇晦气忧愁之人,请避之。
双眼和面目是呈现于外界的可观之处,读懂眼神,辨别骨相,识人忠奸,阅读心机,需要长期修炼,推理研磨,方可摸索出人之决策的根源。人本为善,利益驱之。所以,勤观他人面相,研究骨相,基本可以对他人之性格、思维、能力略有把握,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对对方所知一二,总比茫然不知强。
当然,本书主要针对文人而写,所以与其他的相术有所区别,类似于市场细分。这主要与当时曾国藩的地位以及为国选材的迫切性所需而拟定,所以至如今有句话说:为政者需读冰鉴,就是这个意思。
《冰鉴》是本奇书,对世间万象只是一个要义性的点醒,落实到具体的人,需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情形去分析。但要记住开启人的内心的两把钥匙:眼神和面相,由此方可开门见山,挖掘到隐藏于山脉内的核心宝藏: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