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是需要长期的培养的,但我们大部分人其实在小的时候并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现在美盲越来越成为问题,审美变成了硬伤,从穿衣,装饰,甚至到工作的PPT能不能做好,那么如何来逐步培养自己的美感呢。(汉宝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如何培养美感》)
一、寻找培养美感的动力
相信自己的眼睛和直觉,人类是有识别美的本能的,比如我们都喜欢看美女,喜欢好看的风景,鲜艳的花朵等等。所以平时要多留意生活中美的东西,比如鲜花,树叶,试着找到美的基准点,比如鲜花的几何秩序,都是从花蕊由内向外,树叶的脉络对称等。
二、秩序与美感
1、形式的近似
近似不等于完全相同,相同容易显的单调,近似是指使用相似的要素,但又有不同的变化。例如皖南徽州村落,虽然房屋的大小高矮各不相同,但又都是白墙青瓦,而不给人杂乱之感,这是形式近似之美。
2、韵律
这是秩序的更高层次,韵律更像是一个听觉名词,音乐的韵律和组合是多样的,其实在视觉上也可以有韵律的表达。用相同的单元完成不同的组合,而体验出的韵律之美,在古典欧洲建筑较为常见,比如廊柱的排列。
三、比例
首先是古典美学发现的黄金比例,8:5或者13:8,这个大概是基于人的视觉感官,大多人类视觉上觉得美的事物基本都符合黄金比例。而且黄金比例更有意义其实是横向的矩阵比例,因为人的眼镜是左右对称的,在静态的观看状态下,生理上最舒服的范围略等于黄金比例。在西方的许多建筑中,大多采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的黄金比例,如罗马的君士坦丁纪念门。而进阶阶段,就是符合黄金比例的抽象画,著名的有保罗克利的红气球。
四、理性的美感
包括材质和用途,一样东西只有发挥其真实的用途才是真的美的,如果加了太多繁杂而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反倒会显得累赘。简单来说就是顺眼、顺心,比如一些大型器物在考虑材料的同时,还要注重结构和构造,结构的安全感也是美感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色彩
色彩之美讲究调和,调和是色彩世界的基本原则。就像大自然里面的很多色彩,其实是没有完全的原色的,都是集中色彩的调和,所以看上去舒服而不刺眼,而调和色又以灰色为基础,各种原色加入灰色后,会有更加柔和,协调的感觉。对于喜欢鲜艳颜色的人,可以研究基本的冷暖色调搭配。
六、构成之美
当一个物件由多个元素组成时,就出现了机构关系,组织适当与否是美感中最基本的问题。
1、对称与主从关系
对称是自然界最根本和最简单的构成关系,除了极个别之外,大多数生物都遵循对称的原则。推广到建筑上,中国的古代建筑是最讲究对称的,故宫、孔庙到晋商的各种大院。当初在慕课学中国古代建筑史,老师花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来讲中国建筑的对称关系,可见其重要程度。
但对称的前提是一致,构成物件的元素是一致的才可能对称,但我们不能保证遇到的都是一致的,比如一个果盘里放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二者从颜色上,形状上都不一样,这个时候想要对称就比较困难了,但是又怎么样才能使二者的摆放关系看上面有美感呢,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入主从关系。在一幅画面中,最好只有一个主要关系,其他作为装饰而存在,例如把苹果摆在盘子的中央,梨放倒在侧面的部分,突出苹果的位置。
2、“称”式关系
称式关系主要利用中国古代称的原理来实现画面的平衡,虽然支点不一定居中,但由于左右两面重量的不同而可以实现平衡。这一点在绘画上体现的比较多一些。
综上,培养美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了解了一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美感最重要在于顺心,顺眼,切勿为了追求美感而牺牲物品本来的功能。中国的古代瓷器,书法,家具等都是培养美感的良好来源,可以多去留意并且试着欣赏其中的线条,组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