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班的途中,买齐第二天的早餐水果;和同事聚餐,就在写字楼下的地铁商业街解决;下了地铁直奔超市,住再远都跟市区无异……
随着城市地铁线网不断加密,市民的城市出行越来越习惯地铁,许多人的卡包里都会有一张地铁卡。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地铁已然成为城市内的动车,集便利与实惠与一体。
于是,地铁商业崭露头角,地下空间的形态也越来越多样,0海拔以下的建设正逐渐影响着市民的日常生活消费习惯。
在轨道+商业不断唱兴的大背景下,如何打造一条持续繁荣,并真正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商业街,成为项目发起人和投资者的焦点。
所谓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步,就是最难的一步——空间设计。
顾名思义,空间设计是商业街的骨架,在地面之下,空间设计甚至比地面建筑更加重要。空间设计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商业街的第一体验感,也直接决定了商业街的载客量和客流量。
东鼓道在设计最初,邀请了百余位专家对整个地下空间进行精密设计,并在数十次的改稿之后,最终确立一个版本,开始着手建设。
当今地下空间一共有三种,一种是点状结构,一般提供应急的商品和基本的服务;一种的是线状结构,主要经营快速消费品和部分流行服饰;另外一种是立体式商业结构,一般位于地铁人流密集处,相联较大购物中心或超市。
东鼓道充分考虑了三构优劣,将点、线、面三者结合,利用鼓楼和天一广场的天然地域优势,规划出两层长廊式地下步行街,实现集吃喝玩乐购五位一体的综合休闲体验。
此外,如何让游客在地下空间里,体感舒适,行走目标清晰同样是一门大学问。
在全长760米,覆盖面积三万余平的空间里,上下两层,数百家店铺,各种层出不穷的手绘墙设计,定期更新的摆设,如果没有合理的指示标识,那么就很容易让初来乍到的游客在地下找不到北。
首先,东鼓道进行了严格的区域划分,B1地下一层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品味时光廊、朋友U&ME、创客新时代,B2地下二层分为2个区域,分别为美食大联盟、米豚新零售。清晰的区域划分,让整个地下空间排列整齐,井然有序。
其次,每一家店铺都设置了统一格式的门牌,比如位于B1地下一层,鼓楼站出来看到的第一家,佳叽联萌的门牌号就为B1-01。以此类推,只要知道一个门牌号,根据一定顺序就能寻找到那家店的所在,也让很多路痴的人不再彷徨——朋友告诉你KFC在北边,再往北边,可在GPS信号弱的地下,什么导航软件都救不了你。
此外,东鼓道还配备了免费打印手绘地图的机器,让初入此地的游客对一二层的结构布局一目了然。
△东鼓道手绘地图
如此一来,想去哪家店,往哪个地方走,都不再是难题,甚至让朋友来,只要给他报一个门牌号即可。
地下空间的学问还有很多,今日所言不过是冰山一角,而更多的优化,东鼓道正在不断探索,努力让城市里的人们在此间收获便利与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