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枫樵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乐之源,是对自我才能的发现。——佚名
写作的灵感源于生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1.多阅读
读美文、读经典名著。写作是输出,所以需要一定的积累。多接触优秀作品对于提升文化素养很有帮助。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加上互联网的侵蚀,完整阅读的时间越来越稀缺,但碎片化的阅读也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一些微信公众号如大象公会、国家人文历史、南方周末等,里面的文章质量都比较有保障。 开卷有益,看书肯定比刷淘宝收获要大,还守住了钱包,何乐而不为?只要你愿意,凡是目光所及、忙碌的间隙,都可以用来阅读。
很多无意中学到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在将来的某一天或许会从脑海中突然蹦出来,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异彩。
有人一年读300本,有人一生只研究一本,每个人的阅读方式不同,关键在于要有自己的思考,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读书的时候适当做读书笔记,每天哪怕写一两句话,概括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过一过脑子,有一两个闪光点就可以了,日积月累文笔肯定会有进步。
2.去经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小我们接受的写作教育都是在研究技法,学习华丽的辞藻,怎样比喻,怎样排比……如同闭门造车,我们背得了车子的零件名称、车子的结构框架,却无法形容在高速公路上,在乡野小路边纵横驰骋的乐趣,无法体会春风拂面,欣赏冬雪夏雨,所以注定只能无病呻吟,写不出鲜活滚烫的文字。去经历吧,去体会,去观察,去人间摸爬滚打,阅人无数。“见天地,见众生,然后见自己”,发自肺腑,情到深处,自然能写出感人的佳作。
走出象牙塔、离开工作岗位去海外留学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我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也有许多深刻的感悟。我写作的时候总是热血沸腾,每每回忆起笔下的往事都会热泪盈眶,因为一点一滴都是我奋斗的历程,是属于我的青春年华。
所以千万不要封闭自己,要多去接触社会,多观察周围的人。在学校可以多参加社团活动,做一些义工、志愿者,兼职等,多交一些朋友,见多识广,灵感也会源源不断地到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也许你没有优越的家世,缺少过人的天赋,但你的故事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3.去旅行
旅行其实也可以归到“经历”一类,但又稍有不同,它需要金钱和空闲,所以不是人人都可以随时办到。于写作而言,旅行虽不是雪中送炭,但倘若可以,也是锦上添花的事。开拓视野,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感受风土人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感受。旅途中结识的伙伴,听到的趣事,甚至是偶遇的路人,说不定都会成为写作素材。
4.坚持写
灵感稍纵即逝,需要捕捉,平时还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手记下自己的灵感,有什么新的点子或者想到了什么好的表达,都可以及时记录下来。或者用笔记本电脑写电子版的,写多了可以建个文件夹分门别类。我个人更推荐写电子版的,不容易丢,还便于查看,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手写。
许多作家都有清晨写作的习惯,村上春树每天晨起写作坚持了三十多年。
当然,我们也可以按照适合自己的节奏来做事情。如果做不到每天都写,可以每周写一篇。我开通自己的公众号“五岳游草”之后每周都会更新一篇2000字左右的高质量文章,一个月差不多有8000字,一年下来也有近10万字,算起来一辈子几十年写个几百万字是不成问题的。坚持几个月后,我收获了一千多名粉丝,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激励。
凭借对写作的坚持,我的涨粉速度早已超过了更文速度。我相信量变引起质变。
把文章发布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可以获得他人的反馈,这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批判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对自己也有莫大的帮助。把自己的作品不断打磨,脑袋越用越灵,熟能生巧,写得多了方能才思泉涌。我通过写文章还结识了许多来自五湖四海、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着实是一件快事。
我还记得我在大学图书馆读到过一句名言,大意是说,真正取之不竭的快乐之源是对自我才能的发现。
不断去发掘自己的潜能,抱着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去探索,去体验,恐怕不会觉得缺少素材,只会觉得时间不够。
作者枫樵,辞职留学党一枚, 加拿大公立小学实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