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野耐一,被誉为“日本复活之父“,“穿着工装的圣贤” “生产管理的教父”,丰田纺织公司和丰田合成公司会长。
现场管理主要来自一线生产的实践,同时它的理念和做法对于我们个人生活也是非常实用的。大野耐一的《现场管理》都是他的实践所得,因此实用性强;本书的构成跟《活法》有点类似,都是以一篇篇结构相对不强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因此在这里分享书中让我触动较大的三个思考:
一.每个人都要坚持每天的改善理念
每天坚持改善,把现场的问题暴露出来,寻找问题的真正原因,并要解决这些问题。
做好现场管理,我们必须先在脑袋里种下一颗种子——每天改善之心。孔老夫子说过,“君子豹变”“君子过则勿惮”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君子豹变,简单的理解是君子要像豹一样迅速变化,并不是让我们乱变。而是让我们工作生活中,有错,有问题那就得迅速改变。而君子过则勿惮,说的是,君子如果有错,就不要害怕改正。对于孔子这样的圣人,我们在他的《论语》可以看到他时常提到,君子圣人说好做事也会有错,更何况我们常人,因此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更需要有这样一颗每天改善之心。
而每天一个个微小的改善也会给我们带来质的变化。就像这两个公式一样。每天进步一点,和每天都凑合一下,一年之后,就会像我们的算式一样,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一个组织如果能够践行“每天改善的文化”,我们在这样的组织文化氛围中培育人才,进一步发展这样的基因。相信企业不蓬勃发展还真没道理。
这种文化如果引用我们的互联网的语言就是迭代精神。之前听过疯狂老师创始人分享,他们的app在刚出来的那一年,每个礼拜都进行一次迭代。进行一次升级,他们会很关注用户的体验,积极收集用户的体验数据,有什么问题就在一周内进行升级,很多程序猿,一个礼拜总有几天都是通宵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客户体验在不断地提升,从而迅速地抢占中国市场。而我们所希望的也是大家能够在每天的工作现场都能够每天进步一点点。
二.为什么我们要进行现场管理?
首先,我们先看下惯性思维,大家迅速地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其实我们工作久了,也就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习惯,但有些习惯却是有错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工作工作了十年,并没有十年的工作经验,而是一个工作经验用了十年。
其次是我们存在各种错觉。比如视觉错觉,注意力错觉等。大家觉得这两跟线,哪根比较长?
其实这样的错觉每天都在发生。但我们又习以为常了。
最后是因为现场管理,对于错误要以眼见为实。
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种学习方式叫体验式学习,比如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让大家一起做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引申到工作生活当中。从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进步。如此学习,大家的感受也会比较深刻。这就是做中学,错中学,挫中学。而我们的工作生活每时每刻都是一种体验式学习。
包括我们前几天分享的《活法》稻盛和夫也一直非常推崇现场管理,他说:答案永远在现场。但是要从现场获得答案,首先这个人对于工作要充满热情,有解决问题的深切期待。同时在现场必须用真诚的目光观察现场,用眼睛去凝视,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贴近。这时候我们才可能听到现场的声音,找到解决办法。也因此他的很多创新就是一次次在现场中找到的。与其说是灵感的迸发,不如说是用心的体现。
三,必要的产品,只在必要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必要的数量
这句话是真正意义上的丰田生产方式。
我们以做菜为例:必要的产品,就是我们爱吃的菜肴,如果做出的菜家人不爱吃,那么就是白做,一筷子都不动,最后扔进垃圾堆,所以应该事先征求家人意见,最后大家达成协议吃什么菜。
必要的时间,如果12点吃饭,那么11点半做好饭等到12点菜就凉了,12点半菜才做好,人就会饿肚子,所以时间很关键,大家应该协议好何时吃饭。
必要的数量。就是菜量正正好,让人能有7-8分饱,吃光所有菜肴后还有进食的欲望。如果菜量过多,就会造成浪费。比如节俭的家庭主妇,经常去农贸市场买菜,因为那里的菜价比超市便宜很多,假设同样的菠菜农贸市场1斤5元,超市一斤7元,主妇看到便宜,于是本来只需要买半斤的也买了1斤,花费5元,既然买了就要马上吃掉,否则就不新鲜了,可是家人的胃口只有半斤的量,于是剩下的半斤浪费掉了,还浪费了火、洗菜的水等加工费用,如果在超市只买半斤,耗资3元5角,反而便宜。
我们每天工作学习其实就像是一个个生产的过程,我们是否会去思考我们所做的是必要的,我们的方式,投入是否是合适的,是否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了改善和解决。这样的文字写起来很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到真的一点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