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家孩子上课是不是总捣乱?该怎么办啊?”
“老师,我家孩子怎么总是欺负别的学生啊?”
“你到底会不会教孩子啊,怎么当老师的啊!!!”
在成为一名幼师后,上述这些话语,我经常能够在学生家长的口中听到,怪罪老师教育水平不好也就算了,更有甚者干脆直接说孩子是天生这样的,需要老师们后天多多培养。
其实,老师再怎样的教育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在于家长本身的教育,我问过一些家长一个问题。“表现好的孩子难道是天生就这样的嘛?”无人回复。
仔细想想,每个人生来都是一样的,都是会哭会闹的,可是为何有些孩子在三四岁后变得聪明伶俐,有一些则调皮捣蛋?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面对这样的孩子时,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改变他们呢?
改变自己,改变宝宝
当家里的宝宝有上述这种情况的时候,做家长的一定要反思一下你自己在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有些家长现在到家就拿起手机,将孩子扔在一边,一玩就玩到半夜,那么,我们仔细的想一想,你真正陪孩子聊天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吗?有陪她玩过半小时游戏或者玩具吗?你在那玩手机你觉得你的孩子能睡的着吗?还有的家长,总是不顾忌身边的孩子出口说脏话,总是为上班迟到,偷懒,去找各种借口,总是在孩子面前耍各种小聪明,占各种小便宜。
我就曾遇到过一个孩子,他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迟到,课堂上还坐不住,别的孩子在上课他却乱跑,别的孩子吃饭他却在地上打滚,甚至还从他的嘴中听到过骂人的字眼,我仔细观察,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面带笑容,似乎在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那么,我们仔细想想,这么大的孩子是如何学会这些话语的?是因为他们在自己家人的身上听到过,可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经过科学证明,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成人的很多倍,所以说不要说你的孩子笨,你的孩子无法无天,你的孩子胆小懦弱,那其实都是模仿来的。
每一个聪明,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是慢慢的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天才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养大的,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孩子在婴儿,幼儿阶段,一培养孩子的性格,锻炼孩子的自信,比你给孩子报的特长班,要强的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作表率,去影响、教育孩子。
多多关爱,多多问候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放学后,都询问孩子今天吃的怎么样?中午睡得怎么样?其次再去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的少数家长甚至会像侦探一样,询问老师是否凶人,是否被欺负?
我想说的是,问什么话也间接的能反映出大人们的生活态度,也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观,会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方向引导。
不要以为放学后的一句问话是小事,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问的话,是不是就形成了一个规律,会在孩子脑海中逐渐地加深这样的印象。
我们要拒绝像下面这样负面的问话,例如:今天哭了吗?有没有吃饱?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凶不凶?批评你了吗?老师有忘记带你上厕所吗?
这样的文化往往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上学很不愉快,会引导孩子瞬间联想,孩子就会想在家里有家人陪伴、宠爱着我,也没人抢我玩具,我还上学干嘛,上学一点都不好玩。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不爱上学。
因此,我们应该做到的是正面的问话,例如:
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今天开不开心?你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哪些优点?给妈妈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
做父母的要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一定要是正面的,要间接的教导孩子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乐观向前,虽然在幼儿园可能会和小朋友有一些矛盾,有一些不开心,但是不开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接受了生活中的不完美,关注我们值得关注的事情,才能更加的快乐。
注意细节,注意陪伴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陪孩子玩了几次、给孩子买了许多零食就是表达自己的爱了,这样的话,还远远不够,对于孩子的关爱,应该从每一个细节做起,真正的担负起家长的责任。
比如说,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不要总是带着玩具、零食和饮料,更不要一把接过孩子的书包让孩子减轻压力,一旦家长如此做得话,就会让老师的苦心功亏一篑,老师在学校苦口婆心的让孩子变成小大人,一处校门全都完了,孩子又变成了家里“无法无天”的小祖宗了。
孩子们的世界天真自然,他们的笑容是那么单纯,他们想要的也许只是家长的一个拥抱,一个鼓励,有时候,一个充满爱的拥抱能让孩子忘却所有的不愉快,能让孩子知道,和妈妈分开了一天后,还是这么爱我的。
有时候,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这一瞬间的陪伴和关怀,这能改他们带来无限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