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去看了《默杀》,知道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抱以极大的兴趣,因为它算是在校园暴力高发的今天,极其贴合时事的一部电影。我也对它充满了期待,希望看到施暴方受到法律制裁,是一部有教育意义的法制宣传片。
但它并不是一部正剧意义的影片,而是类似陈述故事或者极具悬疑色彩的商业片。电影开局就画面昏暗,渲染了悲戚的氛围,小彤被四个少女用胶水粘贴在墙上,校园保安不敢置喙,误入的同学们不敢上去制止。这一幕幕让我非常气氛,这么多同学,不说冲上去控制施暴者,哪怕一人吐一口口水都能把她们淹死了吧。除了看得我生气,更多是把人性刻画得冷漠压抑,让我在周末这个本该愉快的休闲时光里过得压抑与愤恨。
施暴者最后都被制裁了,但不是法律而是以暴制暴的残暴手段。全片全员恶人,每一个人扭曲的性格都与周围扭曲的人性,冷漠的环境脱离不了关系。唯一庆幸的应该说是,这是马来西亚导演在马来西亚拍的电影,可能除了全片中文跟中国应该没有太大关系,毕竟中华儿女也还是充满正义感的,我们不会这么冷漠,坐视不管。至少,我都做不到。
我跟朋友有争议的画面是,小彤的妈妈李涵在目睹惠君被霸凌时,却一言不发,把女儿拖走。我觉得作为施暴人怎么样都会心里愧疚,遇到别人制止时而停手,不说四处逃窜,至少不敢继续进行。施暴者的残忍又怎么不是这些人熟视无睹所滋生出来的呢?
最让我气愤的是,小彤幼年被继父伤害,我在想这不是一部校园暴力影片吗?这跟这个影片主题有什么关系,除了再次激起人内心的仇恨,我想不出它有什么作用。我也不理解,为什么成年男性就一定会侵犯幼女,恋童癖不是日本才更猖獗吗?正常的推动故事发展,不靠旁枝末节煽动观众情绪,就不能称为好电影了吗?
确实这部影片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里面错误的价值观太多,就不说法律了,全是犯罪嫌疑人,要全关起来。
惠君的父亲在沉默中爆发,也在爆发下灭亡。而我也想在沉默中发声,期待看到一部正常的健康的制止校园暴力的法制宣传片。让未成年人犯罪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