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跟简书某主编闲聊,我问他你的文字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看,你能看看我的文章,给我把把脉吗?
过了一会儿,屏幕上跳出这么几句话:“你的文章,一,没有太强的识别度;二,写的太杂太乱,没有在一个领域钻研深挖。”
简书上有几百万的用户,你想成为签约作者,那就要问一下自己的作品是否做到了下述三个方面。
准确定位,形成自己的文风
·花功夫调查确定你的受众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领域和职位并不分贵贱。写作也是一样,假如你喜欢哲思,在这方面攻读颇深,但对一些情情爱爱,风花雪月却不在行。没有人会因此而嘲笑你,在写作上,木桶理论并不适用。
因此,在励志成为签约作者乃至走向更远的道路之前,不妨做个问卷,问一问你的读者心中所想,喜欢什么又讨厌什么,他们的痛点在哪里,他们的想法跟你有什么区别?哪些是可以大书特书的,而哪些又是容易引起大的分歧。待这些问题调查清楚后,再结合个人喜好,你会写出更多与大众产生共鸣的文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字沟通,表达想法”。
·既博又专写出你的特色 此项要求是对前一项的延伸与发展。当你确定自己要在哪个领域动笔后,你就要开始做大量准备工作。既博又专,疯狂地扩大你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在其中你专注的领域保持精深,视角多了,文章的才气自然锋芒毕露。特色是什么?简单的讲是区别你与别人的地方。这个不是主观意愿能决定的,而要在大量的阅读写作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写出自己的特色,让大家记住不一样的你。
·笔下有痕形成你的文风 所谓文风,就是读者能在你的作品中找出一些普遍性的东西出来。简书一哥彭小六的文章随便抽出一篇,百分之八九十都是逻辑严谨,分点明确,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那种;再看饱叔的文字,比较倾向于意识流,像是一位“中年男人”在跟你聊天,最后非得打你一棒不可,文章情绪化比较突出,也容易激起读者的情绪化。
形成文风之时,作品把握读者脉搏之日。而好的文章的文风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短、实、新”。不说废话,不胡编乱造,不拘泥守旧。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我们只有经过反复锤炼才有可能形成这种准确、鲜明、生动的优良文风。
“花”言“巧”语,在语言上用力
·分清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 从某种程度上说,口头语言的作用比书面语言更直接、更鲜活。一个人不一定天天都写文章,但要天天说话。在平时,跟朋友聊天,我们说话往往不拘一格,灵感也会经常迸发,但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会说的不一定会写,善写的又不一定善于表达。在写作中,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来区分两者,文字就是文字,有它自己的规则和标准,太过口语化反而会使其魅力大减,甚至造成读者阅读困难。
·规范用语,给语言加点料 同口头语言相比,书面语言往往更讲究准确、严密、生动、通俗。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通俗与去口语化并不矛盾,举个例子,今天你遇见隔壁老王,问他吃饭了没通俗的表达为:“老王,今天你吃没吃饭呀?”而晦涩的:“王兄,今日用膳否?”口语化的:“小王哥,今儿吃过饭了没?”通俗,就是明白易懂深入浅出,具有可读性,把一些包含深刻含义、引人深思的话说得通俗易懂。
·言文一致,让文字既说的好听又读着舒服
这个是前两项的进阶。写的好的文章自带音乐性。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几句话极具可读性,可读性也是其传唱至今的原因之一。
因此,对我们而言,一篇文章应当做到能读能听。这一点应当作为写作技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个道理并不新鲜,但是做起来,总是重视眼看,轻视口读;宁肯多看几次,也不花功夫多读几次。实践证明,一篇文章如果能做到言行一致,语言就会活起来,文章也充满了活力。
提高思维效率,改善思维环境
·重视思维方式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感受和积累很重要,但多次写作的经历告诉我们,感受到的事物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地去感受。优良的思维品质一般有五个特点: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拿简书举例,好的文章总是在某一或多个方面符合这些特质。
·学习相关科学思维方法
在最后要跟大家介绍一种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似论思维。齐白石有“似我者生,仿我者死”的说法。在写作的起步阶段,我们需要模仿那些写的好的,拿来用用。跟着咪蒙学通俗,跟着巴金学真情,跟着鲁迅学批判,跟着徐志摩学浪漫。许多大家和网络写手的行文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做一个谦虚的学生,向诸多前辈或高手们请教。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一味模仿,以至丧失了自己的风格。
讲了这么多,希望对有一颗上进的、热爱写作的心的你有所帮助。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写作反映出我们如何做人,一辈子的事,急不得。真心祝福喜欢文字的你,在日夜的伏案创作中得到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