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家一大早出发,途经鲁地拉电站,歇息片刻,站在江桥上看看金沙江。如今的江桥牢固结实,二十多年前,还记得是吊索桥,客车经过此桥时,所有乘客必须下车步行过此桥。现在江桥上依旧有村民在摆小吃摊,看到泡橄榄,三块钱买了好多,又见泡梨,厚着脸皮要了一个,朴实的老板很爽快的答应了。橄榄还是那个味道,又酸又涩,到最后开始回甜,云南人真的是很热爱橄榄,认为橄榄是清热去火的好东西,也很接受它那独特的味道和各种不同的做法。泡梨或许是白酒泡的原因还是泡的过程中产生了发酵,酒味甚浓,真怕吃它吃醉了。
由于建电站的原因,江水水平面已蓄得很高,听家里人说,沿江村民已由政府选址重建一个居民村。对于新建的居民村,褒贬不一,其他地方的农民羡慕他们整齐的街道,明亮的楼房;而上次回家碰到老家历经风霜的一名退休老干部,看到的是农民获得短暂的生活改善后,失去土地后的长远谋生之道的缺失。不得不让我等听后忧心忡忡。如今各项建设都要用地,大量征地可谓倒是真得农民心。二三十年前的农民,视土地为生命,经常因为邻里一分一厘的侵占而打得头破血流,而且谁家的田地要是有杂草丛生的情况,绝对会被邻里所不齿,认作是懒惰家庭。如今,不再有农民关心这样的问题,因为他们更热衷卖地得到的大笔款项,因为从有“打工"这个词出现后,农民就发现,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在土地上耕作的收入,远远比不上外出打工的收入。所以越来越多“有本事”的人逃离土地外出挣钱,越来越多的土地被荒废。人说到底还是要吃粮食的,没有粮食储备,光靠进口,国家安全如何保证?好吧,我这门外汉又杞人忧天了,国防战略专家们别喷我。
继续前行,途径大理洱海,如果没有远处的群山,车辆行驶在洱海边,恍惚有种到了某海滨城市的感觉,而忘了洱海其实是一个高原湖泊。中午在洱海边吃的饭,点了久闻却未曾尝过的生皮,底下好似是白萝卜丝做底,面铺烤黄的猪皮,中间是生猪肉丝,猪皮里有一层薄薄的肥肉,可能是由于猪皮焦黄的原因,吃起来竟无肥腻之感,好吃,倒是生肉,一直未感尝试。
大理到腾冲一路高速,途径龙江大桥,横跨两座大山的龙江大桥,很是壮观。行车途中,回望大理至腾冲的高速,发现多是傍山高架,路线犹如一条长龙,在群山腰间游绕。再远眺龙江大桥,深为云南这些交通设施建设之艰险赞叹和感动。
到腾冲市区,已华灯初上,找寻吃晚饭的地方,最后选中这家梁二家土烧腊。初见烧腊这词,是在广州,泛指广州烧鹅、叉烧、烧鸭那类熟食,却没想到在腾冲也有,走进一看,和老家的卤菜差不多,多为卤猪头肉、猪耳朵之类。点一碗烧腊米线,一份大救驾,答均为二十元,大救驾名声在外,二十尤可接受,一碗米线,又不在旅游景区,对于我老家吃碗米线只要十元八元的价格,确实有些贵。忍不住对厨师感叹米线好贵,结果厨师非常自信地说:你吃了就知道贵不贵了。果不其然,爱人在吃这碗米线时,一直赞叹太值了。好吧,让我们来看看这碗烧腊米线的尊容吧!
里面配料那是相当丰富,卤猪耳、猪头肉、猪蹄很多,量大份足,确实很值!
接下来是有名的大救驾,关于大救驾的典故各位自行百度,其实就是炒饵块片,饵块片很薄,切成了菱形,其中配菜有番茄、鸡蛋、肉片、辣酱、小青菜,味道很赞。
吃完晚饭,欲夜宿和顺,驾车前往,大概三公里左右,很近。途经市区,感慨腾冲虽为县,规模建设却和丽江市区建设差不多。古镇门口有停车场,停好车步行入古镇,景区门口人已下班,据后来客栈的老板说我们就此省下来80元的门票钱。
由于没有提前在网上预定,在古镇里几番周折,误打误撞进了寸老师家的院子。听到我问有没有房间出来迎接我的是正在铺床的寸老师的老伴,后来聊天,知阿姨也是退休老师,朴实、爽快、和善。一进他家院子,感觉特别亲切熟悉,我小时候老家就是这种土木结构木楼板的二层楼民居。中间堂屋的布置和我家老房子很相似。第二天一早起床后在院子里和寸老师聊起这些老房子以及儿时建这样房子的风俗讲究,竟和我们老家如此相似!这也是我非常喜欢腾冲的原因之一:亲切、熟悉,就连我在腾冲任何一个地方,说老家方言,本地人都能听得懂。这也让我想起刚上大学时,云南老乡聚会时,总觉得自己口音和其他老乡的云南口音语系完全是两种风格,后来碰到一位保山的老乡,发现他的口音和我最像。后来的后来才知道保山有个叫施甸的地方,口音和我们及其相像,这也是我在保山腾冲说我们老家方言没有人当你是外地人的原因。
寸老师可能是当老师的缘故,相当健谈,入住的当晚,我们坐在他家院子里,聊腾冲的风土人情,聊到腾冲和顺为何是有名的侨乡,那是和顺男人到了十八岁有出门“走夷方”的习俗,这相当于是十八岁男孩的“成人礼”,从此以后,男孩将不再是妈妈膝下的乖儿,是远离亲人后独自在外闯荡的男人了。在外闯荡有所得后,男人们会回到和顺建房置业,娶妻生子,为了妻儿,婚后也会接着在外闯荡。成家立业了后,为了体恤在家辛勤侍奉公婆的妻子,他们会为妻子建造能遮日避雨的洗衣亭;为了能让父母安享晚年,他们会为老人建造能晒太阳拉家常的月台;一年中,有两个节日,在外的和顺男人会千方百计一路辗转回到和顺,一个是清明,一个是春节。清明是为了回来祭祖,不忘祖先的庇护和恩泽;春节是为了与父母妻儿团聚。以前,在台湾的,飞机先飞到北京,再转昆明,再到腾冲;在缅甸的,先飞昆明,再到腾冲…千山万水都阻挡不了游子的归家路。腾冲作为一个县,在很多年前就有机场,我想这也是一个原因吧。
寸老师还谈起了滇西抗日战争,让我对那段历史又有了一番新的认识。这些对我第二天的行程有了很大的指引,让我对和顺的了解更为深入。旅途中碰到寸老师这样的本地人是一件幸运的事:肚子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脑子里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同时还有超强的表达能力,聊得投机投缘,很幸运。
晚间躺在寸老师家老房子二楼的客房里,隐约能嗅到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如此温暖,竟恍惚有种回到了老家的感觉。
这是在腾冲的第一天,暂写到这,手机敲字好辛苦,休息。各位看官敬请期待我的腾冲游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