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情计划性和目的性不强,所以孩子很难专心致志地完成一项 任务。
哈佛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家长要想培养孩子做事的效率,专心做事情的习惯,就要强化孩子的目的性,给孩子布置任务,让孩子完成既定的任务。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爸爸的教育方法能不能让孩子达到自己的目标?以下是他们的对话。
【爸爸】:“儿子,你已经12岁了,你上个学期的成绩不理想,爸爸认为 在这个学期,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儿子】:“我知道,我会努力的,其中考试我一定会考好的。”
【爸爸】:“想考好就要天天努力。”
【儿子】:“知道。”
【爸爸】:“好的,如果你期中考好了。爸爸就会满足你的一个愿望。 ”
【儿子】:“我想要一辆新的自行车。我们班的张向有一辆,特酷!”
【爸爸】:“没问题。”
从谈话效果来看,这样的谈话虽 然气氛不错,但到期中考试时一般会让父亲很失望。即使他没有失望,那效果也不会很好。
为什么?因为这样布置任务的方法不 对。 而他所犯的错,是很多家长在给孩子布置任务时经常会犯的错:
1、 他所要求孩子的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完成的目标。
2、 目标不清晰。
3、 以奖励为手段,只会削弱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那么 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布置任务呢?很简单,交待事情讲五遍。比如我让孩子叠被子,我跟孩子的沟通过程:
第一遍:交待事项
【妈妈】:“早上起来,你每天需要叠好自己的被子。”
第二遍:要孩子重复一遍
【妈妈】:“刚才妈妈让你做什么了?”
【孩子】:“我需要,每天早上起来叠被子。”
第三遍:探讨事项的目的
【妈妈】:“为什么要让你自己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锻炼我做家务的能力,还能让我的床铺保持整洁。”
第四遍:做紧急预案
【妈妈】:“如果这个事交给你做,你觉得会遇到什么麻烦?
【孩子】:“也许我很难坚持下去,因为我觉得有点无聊。如果你能帮忙每天提醒一下,我可能会坚持吧。”
第五遍:提出个人见解
做家务属于日常事务,因为重复性较高,所以很多孩子很难坚持下来,孩子好奇心强,都喜欢有探索和挑战的事。
(日常事务)这个词的意思是:“工作”,它可以指那些单调乏味、重复性的工作。
可以理解为:孩子们在重复、繁琐的家务中,思考如何提高效率,从实践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举个例子:孩子在扫地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扫把,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思考:能不能对工具进行迭代和优化;
或许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会自主的对扫把进行改造或者动手制作一个小吸尘器,以达到提升扫地效率的目的。
同样,培养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会让做“家务”变得更有趣,孩子们会更有劳动的动力。
因为通过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和激发创造力,孩子会在劳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孩子:
【妈妈】:“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把这个事情完成的更好?“
【孩子】:“我可以每天叠出不同形状的被子吗?比如一天长方形,一天正方形,一天三角形?”
【妈妈】:“当然可以啦,很期待看到不同形状的被子。相信一定会很有趣。”
不管是谁,只要是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身心健康、道德责任感强的人。
而一个人道德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期,是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是培养孩子道德责任感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完成任务,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在孩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能够让孩子感觉自己长大了,是和爸爸妈妈一样的人,从而在今后的人生中充满自信心。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间断地刺激孩子这种“成就感”,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而刺激成就感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