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听到《百鸟朝凤》,以为是什么都市现代剧。但看完后,内心的起伏,就像那门老手艺的兴衰,久久难以平静。
以前在家乡,走过一些喜事,也去过一些丧事。但是关注的,可能是食物,可能是好友,确从未注意到那群民间艺人。
他们的演奏,没有吉他手的摇滚,没有流行音乐家的悦耳,听起来也只是一片喧嚣,但背后似乎有一种看不到的东西,不是为了有多动听,而是多了一种情怀。
电影里,那种情怀体现在对死者的缅怀,体现在对喜事的庆祝,也体现在一个艺人骨子里的热爱。
但是,不管中国有多少传统文化,也阻挡不了现代化的潮流。
电影中出现了西洋乐队,人们也越来越少去请唢呐艺人。其实我不知道那场音乐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那场音乐是为了让观众高兴,那么也不失礼节;但是如果是庆祝自己的喜事,祝愿以后幸福快乐,那么,还有什么更动听的音乐能比得上那场民间乐呢?
当这一切忘本,接下来就是唢呐的悲哀了。唢呐艺人的本意是给死者以缅怀,给喜庆以庆祝,让这个文化传承下去,顺便能够养家糊口,这一生也就够了。但是,人们越来越看不起,花高价请西洋乐队,给唢呐队的钱反而越来越少。当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也没人来雇的时候,那么班子散了,各奔东西,去维持生计也就很正常了。
最后,遗失的则是唢呐的声音。也许,还有很多这样的中华文化也面临着危机。
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爷爷教我写字。
其实就像电影中的幼年的游天鸣,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去学。爷爷算不上什么书法家,但是也懂得一些门道,写写对联不在话下。
就那样,一撇一捺,一横一竖,我练着。最后,也不算写的多好,但是至少也能帮班级写写黑板报。
直到前段时间的一个深夜,当我拿起一支圆珠笔,写下第一个字的时候我愣住了,也被吓住了。那是一种完完全全的陌生感,摆着我面前,甚至笔都拿不稳,颤抖着。
回想起来,大学的这几年,真正动过笔的次数,用手指也能数过来。取而代之的是,做笔记word文档就行了,写字也就自然变成敲键盘了。
现在除了合同上签个字,真正需要用手写字的地方似乎找不出来,似乎一切都可以被科技替代。
人们也越来越不重视自己写的一笔一划,也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一个个汉字。平时随便写写,是那个样子好像就够了。想想还是挺悲哀的。
在这个特朗普的女儿都在努力学中文的时代里,我们却一次次说着弘扬中华文化。
想来,从来没听说过弘扬美国文化,弘扬欧洲文化,却一次次听着弘扬中华文化,我不知道当文化面临着什么危机时,才需要一个国家认真去弘扬它。
那么,会不会出现一天,去寻找遗失的文化呢?
真的,一切不能忘本,把这些放到小事中。
一个人,每天忙的要死,但是都不知道自己在忙啥,到头来也是自己营造出自己很努力的假象,自己骗自己。
一个人看上去很努力,看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试题,但是也没有真正学进去什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努力。
一个人,想着赚一百万的目标。有一天,它达成了,发现想赚一千万,接着又是一个亿......到头来永远无法停止,那么赚再多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公司,最开始想着帮助别人,或者去帮别人甚至社会创造什么价值,最后却只是疯狂地为了利润,那么也就没有了意义。
一直努力前进,但奔跑中都丢失了自己的根,这样的前进只是没有终点的瞎跑罢了。
不忘初心好好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