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世界|经济学的视角
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面都起作用。
-
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
保护产权的努力是会消耗资源的,这种消耗越大,资源的净值就越低;社会的道德规范,越是能够帮助降低这种消耗,社会财富的积累就越多。
-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并不是说凡是看不见的都比看得见的重要。而是说,每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那些暂时还看不见的,甚至是永远也看不见的因素。
是否能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是一个人有没有受过好的经济学训练的重要标志。
-
区分愿望与结果:
经济学家关心的是,那些出于良好的愿望而制定的经济政策,会产生哪些有害的后果。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相通的地方就在于,它研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经济学关心的是事与愿违的现象,而不是事与愿符的现象。
人性观|人是理性和自私的吗?
-
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万物存活看条件,和理性与否无关。
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的条件。也就是说,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能够存活下来,而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人们存活的情况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游戏规则决定胜负概率
当环境改变时,分析者可以知道哪种类型的参与者将会成功。如果我们改变规则,就能知道胜负概率的不同。 -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①人性自私推动社会进步
②人性自私,同时具有同情心和爱心
③人的爱心有限,随着距离拉远而减弱
④紧靠爱心不够,陌生人互助需要市场协调
⑤人际互动二分法: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 -
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①缺乏反馈机制。最重要的一点,是市场有很好的反馈机制,而扶贫行善则没有。
②委托代理问题。许多负责行善的人,由于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认真程度就会大打折扣。
③所托非人问题。有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由当地政府造成的,而国际扶贫机构却把钱交给这些造成贫困的政府。如果依靠这些政府去扶贫,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④养懒汉效应。持续的扶贫会造成人们的依赖和惰性,人们不愿意自己去努力,也不愿意再去尝试和奋斗。相反,人们努力的不是力争上游,而是力争下游,争取的是怎么才能保住贫困地区的称号,怎么才能够持续获得援助。 -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商业行为,由于市场机制协调和鼓励人们分工合作,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了人们的福利。
环顾周遭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要依靠大量的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商业从根本上大幅度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区别对待|选择的标准
-
经济学这栋大厦,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才最稳固呢?答案是:稀缺
稀缺是一个基本事实:稀缺是人类始终面临的基本约束,只要我们活在这世上,就必须面对。
稀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二是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不断升级。
人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人的需求是得寸进尺的,即便物质无限丰富,人类欲望得到充分满足的日子也不会到来。
-
选择和歧视
只要稀缺不可避免,选择就不可避免,区别对待就不可避免,歧视也就不可避免。
为了消除歧视,却产生了新的歧视,我们称之为逆向歧视。
稀缺必然导致歧视。我们不应该问要不要歧视,而是要问应该如何歧视。
-
凡歧视必得付出代价
歧视,即区别对待,有两个最根本的起源:偏好与信息不对称。
以偏概全做判断当然会发生错误,但是跟人们要付出的成本相比,还是值得的。
对人歧视越多,自己代价越大;市场竞争让人心胸宽广。
当我们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时,就会纵容自己歧视的习惯;当我们要付出很高代价时,就会节制自己歧视的习惯。 在现实中歧视往往都是有原因的,尤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下,歧视往往也是有效率的。如果出于政治原因,政府逼着市场改变歧视标准的话,就有可能酿成恶果。
侵删。